4月22日,南岳衡山景区启动国风汉服活动。活动期间,游客穿全套汉服可免票进入南岳大庙,在大庙黄瓦红墙、暗香疏影中,感受汉服文化与传统建筑交融的旅游新体验。
(相关资料图)
国风汉服活动一经推出,便得到众多年轻群体的青睐,南岳衡山迎来了一批批年轻的新游客。
古韵悠扬,新姿焕发。南岳衡山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持续刷新“历史文化名片”,奋力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
在人文传承中提升品牌知名度
南岳衡山素以“五岳独秀”“中华寿岳”“宗教圣地”著称,这里的山岳文化、“祝融”火文化、抗战文化、福寿文化、宗教文化等底蕴深厚,是湖南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片。
3月19日,以“杏好有你,福满天下”为主题的南岳区第七届“我在寿岳有棵树”植树公益活动举行,吸引300余名爱绿护绿人士参加,种下银杏树、枫香600余棵,并悬挂心愿铭牌。
参与认养的个人或家庭除有义务参与树木养护活动之外,还有义务讲好“南岳故事”“名木典故”,引导广大游客体会南岳深厚的宗教文化、生态文化、福寿文化,倡导共同守护千古名山。
深厚的历史文化需要一代代人传承。南岳区以“心愿之旅”“寿比南山”“祝融探火”等品牌为引领,不断探索旅游发展新路径,推出各种文化旅游活动,传承历史文化。
策划“南岳七点半”、祝融音乐节、非遗展演、文化课堂、天外飞仙等多种特色文旅活动,一改过去“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单一形式,让游客穿越古今,感悟千年文化魅力;
推出“抗战名山、游干摇篮”等3条旅游精品线路,开发建设南岳党建文化主题公园、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陈列室、邺侯书院廉政教育基地等10个红色旅游新景点,受到游客追捧;
依托福寿文化,围绕“养德、养心、养生、养气、养神”和“药疗、食疗、理疗、心疗”等主题,相继签约引进“见南山”“洞天福地”等文旅康养项目……
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在传承,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在推出,南岳文旅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今年一季度,南岳共接待游客292.47万人次,同比增长333.39%。
在发展产业中提升核心竞争力
南岳衡山相传为祝融火神栖息地,其最高峰被命名为祝融峰。
祝融小镇是南岳深入挖掘火文化打造的集演艺庆典、养生度假、文化溯源等于一体的综合度假区,有祝融剧场、美术馆、星空幻境、冰雪大世界、星空影院等业态。今年“五一”期间,这里将推出篝火晚会、朱雀飞天、祝融市集等文化体验项目。
“南岳这几年变化很大,白天可以畅游山水,晚上可以体验不一样的特色文化项目,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当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游客崔晓艳说。
南岳自古便是高品质黄精的盛产地。南岳旧志记载:“岳产黄精,品之佳者,服之可以延年。”当地也一直有采集野生黄精食用和入药的传统。
4月10日,南岳区寿岳乡与启迪药业集团旗下公司衡阳古汉养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署寿岳黄精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深度发掘“寿岳黄精”的品牌优势和文化内涵。
日前,南岳区出台十条措施支持会务经济发展,鼓励和引进各类组织和团体来南岳举办重大节会、高端论坛、教育培训、企业年会等活动。为办会单位提供景区门票赠免、餐饮住宿优惠、景区专用通道等,以及非遗展演、瞻仰舍利、古道探秘、禅修问道等具有南岳特色的服务。
南岳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南岳将围绕刷新“历史文化名片”,聚焦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打造与南岳文旅品牌形象相适应的产品供应体系。加快建设和完善祝融小镇、旅游休闲街区、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华声亲知国际研学营地、“见南山”文旅康养综合体等优质文旅项目,在产业发展中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丰富内涵中打造“历史文化标杆”
4月25日,南岳美术馆内,“三三见久”南岳衡山展正在展出。衡阳书法爱好者李静在此欣赏来自湖南、山东、四川3地9位知名书法家的81幅作品,沉浸在书法世界里。
南岳衡山,多种文化交相辉映,历来是文人墨客寻觅创作灵感的圣地,留下了无数诗词歌赋、摩崖石刻和历史遗存。
迈入新时代,借助互联网技术、传播优势等,南岳不断挖掘、丰富历史文化内涵,使其表达更具象,让南岳文化看得见、摸得着。
自唐宋到明清,南岳衡山书院林立,一大批儒学大家在此讲学著述,天下学子慕名而来。如今,南岳建成湖南首家少儿智慧图书馆,让少儿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遨游,感受书中的美好、畅想生活的幸福;开办湖南省第一家新时代文明实践夜校,举办道德讲堂、演讲比赛、非遗剪纸培训等,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魂,南岳是一座见证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共御外辱的胜利之山。去年,南岳筹资参与拍摄以衡阳保卫战为题材的电影《援军明日到达》,并为影片拍摄提供片场用地及人力物力等资源。
国内众多著名山水画家在南岳集结,绘就《锦绣潇湘·南岳衡山七十二峰图》国画长卷,将秀丽壮美的湖湘风景和生生不息的湖湘文化精神融入到一幅史诗般的画卷中。
南岳推动“南岳衡山”全国中国画双年展常态化举办,开创全国性文化盛会首次落户县级区的先河,并启动实施“现代书法名家写历代名人诗词赋”长卷系列创作工程等,奋力打造全省“历史文化标杆”。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