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日,在河北雄安新区容西安置房项目D标段施工现场,中铁上海工程局工人在新年第一缕阳光的照耀下工作。
(相关资料图)
新华社发(傅新春 摄)
2022年1月17日清晨,一列动车组列车驶过北京永定门城楼。当日,2022年春运启动。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2022年1月21日,在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滩头镇一家年画作坊,年画艺人尹冬香(左)和女儿肖扬在印制年画。
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2022年1月25日,在新疆昭苏县的冬季牧场阿合牙孜沟,牧业医院的医生骑马巡诊。
新华社记者 赵戈 摄
2022年2月10日,在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五星村,一只小鸟在花朵间嬉戏。
新华社发(曹正平 摄)
2022年2月14日,在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隋唐城遗址植物园,民俗艺人为市民、游客表演“打铁花”,喜迎元宵佳节。
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这是2022年3月16日在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黑叶猴及幼崽。新出生的黑叶猴宝宝毛色呈金黄色,几个月后其毛色将逐渐变成黑色。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这是2022年3月27日拍摄的被发现的第二部黑匣子。
3月27日上午,在“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现场,搜救人员发现东航MU5735航班的飞行数据记录器(第二部黑匣子)。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2022年3月27日下午,“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遇难者集体哀悼活动在事发地搜救现场举行,对遇难者表示哀悼。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2022年3月28日,工人在哈电集团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内作业。
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2022年3月29日凌晨,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的白犀牛“维维”成功产下一头雄性幼崽。这是新生的白犀牛幼崽与母亲“维维”在一起。
新华社记者 黄国保 摄
2022年3月31日傍晚,在位于香港落马洲河套地区的中央援港应急医院项目一期工程施工现场,高空作业的工人们坐在屋脊上吃盒饭。短暂休息之后,他们将继续进行晚间的工作。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2022年4月1日,于萌在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里做水稻杂交实验。
“90后”女生于萌是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的耐盐碱水稻育种项目负责人,2018年她因袁隆平院士“亿亩荒滩变良田“的愿景应聘进入研发中心。作为单位唯一一个参与大田育种的女生,从开荒、播种、插秧、杂交到收获等,于萌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在田间完成。
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
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这是2022年4月26日在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拍摄的川金丝猴。
在位于九寨沟县白河乡的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生活着近1700只野生川金丝猴。该保护区已成为我国野生川金丝猴种群最大的保护区。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2022年5月3日,东北虎四胞胎在云南野生动物园嬉戏。
“五一”小长假期间,云南野生动物园刚刚满月不久的东北虎四胞胎集体亮相与游客见面。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2022年5月4日,德庆欧珠(左)和队友在珠峰海拔8830米处架设世界海拔最高自动气象站。德庆欧珠是珠峰科考登顶工作小组组长,这是他第五次登顶珠峰。作为组长,他不仅要照顾队员、保障安全,还要带领队伍完成艰巨的科考任务。
新华社特约记者 索朗多吉 摄
2022年5月5日0时许,湖南长沙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第10名被困者被救出。4月29日12时24分,长沙市望城区金山桥街道金坪社区一居民自建房发生倒塌事故。这起事故造成53人遇难,共有10人获救。
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2022年5月12日,在包括上海在内的全球各地同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天文学家向人们展示了位于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的首张照片。
新华社发(事件视界望远镜供图)
2022年5月28日,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洪塘镇丰顶山中心小学校长韩富在一名学生家中纠正其握笔的姿势。该校是一所寄宿制小学,学生60%都是留守儿童。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