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俊 通讯员 杨炼
用螺丝钉拼出立体画、在蛋壳上雕刻“潇湘八景”、在瓷器上刻凿出图案……在长沙有这样一群大学生,由于听力障碍,他们沟通能力相对较弱,接收外界信息也相对较慢,但他们足够耐心、足够细心,这些精美手工艺品在他们的手下“闪闪发光”。
(资料图片)
12月3日是国际助残日,2日,记者来到长沙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长沙职院”),走进这群听障大学生的“无声世界”。
4035颗螺丝钉拼出雷锋画像
在长沙职院特殊教育学院,记者在入门处看到一幅长122厘米、宽122厘米的雷锋画像。这幅画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以木板为底,上面布满4035颗螺丝钉,由螺丝钉的高低、起伏、疏密组合成一幅生动的雷锋画像。
“这幅画像由我们师生共同创作。雷锋同志于1940年出生,每年的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这便是‘4035’颗螺丝钉的由来,也象征着雷锋同志的‘螺丝钉精神’。”罗浪老师告诉记者。
据了解,长沙职院于2002年招收听障学生,该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根据听障学生的特点开设了纤维艺术、雕刻工艺、民间技艺、陶艺等工艺美术课程,让他们学习一些与众不同的技能,助他们更好地重拾自信,进而回馈社会,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精彩生活。
指尖上传承非遗文化
上午10时,学生肖豫雄正在制作蛋雕工艺品,只见他两只手放进打磨防尘箱内操作,眼睛则隔着透明的箱体仔细盯着,丝毫不敢放松。
“蛋雕的原材料是鸵鸟蛋,每个蛋的蛋壳厚度不一,大部分在0.3毫米至0.5毫米之间,为了让学生打好基础,老师一般先让学生在比鸵鸟蛋壳更薄的鸡蛋壳上练手。”罗浪老师告诉记者,完成一个蛋雕作品少则需要十多天,多则需一个多月,工序复杂,且在制作过程中蛋壳极易开裂,甚至出现过快完成时蛋壳开裂的情况,因此要求学生细心、沉得住气。
学生舒楚婕、王烽颖制作的蛋雕工艺品以潇湘八景图为灵感,采用金丝为主要材料塑造山、树、亭、湖、祥云、桥的形象,搭配釉料、彩砂、闪光粉等制作而成,利用粗细、明暗、疏密、大小的变化来产生不同的装饰效果。
另一边,学生王庆、胡婷正在制作掐丝珐琅工艺品,绘图、设计、制作、掐丝……只见她们手中的丝线、镊子、剪刀来回切换,一弯一绕之间,一个花朵雏形就出来了。全程十余道纯手工工序全部完成后,一件工艺品才算完成,而她们制作的这套“花开盛世”以牡丹纹样为主要元素,包含了首饰、镜子、首饰盒等衍生品,既实用又美观。
“这些手工艺品说难也不难、说易也不易,除了要有一定的绘画功底外,还需要细心、耐心,而这正是他们的‘另一扇窗’。”谭檀老师说。
在这个忙碌而安静的教室里,学生低头认真创作,老师在一旁指导,时不时给一个热情的“大拇指”——这是师生交流中常见的手势,意为“很棒”。这一切,无声,却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