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6月19日以来,株洲遭遇“端午水”强降雨过程,具有“预报难、雨量大、变化快、分布不均、重叠度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6月19~27日,株洲全市平均降水量174.6毫米,其中75站降水超200毫米,14站超300毫米,4站超400毫米,累计雨量最大的站点为攸县湖南坳493.6毫米;“一江两水”水位大幅上涨,湘江接近警戒水位(洪峰水位38.92米)。
面对严峻形势,株洲市委市政府、市防指高度重视,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防指批示指示及会议精神,强化预报预警、会商研判、指挥调度、应急处置,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始终抓紧抓实“值、防、抢、转”四个关键字,时刻绷紧防灾减灾救灾这根弦,确保了江河安澜、社会安定、人民安康。
“值”
“值”就是加强值班值守、强化会商调度、落实叫应机制,确保责任到岗到人。一是全天值班。严格落实24小时领导带班和值守制度,特别是夜间值班全面落实到位。实行市防指领导带班,防办副主任轮流集中在指挥中心值班。二是每天调度。各级防指、防办全面落实指挥调度“AB角”机制,保持高度的敏锐警觉,做到每天一会商、每天一调度。市委书记曹慧泉、市长陈恢清在端午假期分别召开会商调度会;市防指副指挥长蒋湘晖主持召开5次会商调度会,及时根据雨水发展情况,作出科学有针对性的安排部署。市防办落实“一天一会商、一天一调度”的工作机制,市县共组织召开会商调度会51次。三是及时叫应。应急、气象、水文、资规、水利等部门精确落实“631”预报预警叫应机制,强化应急联动,共发布各类预报信息22期,预警信息131批次,叫应200多人次。红色预警区域,市防指和4个县市区根据预案及时启动防汛Ⅳ应急响应。
“防”
防汛备汛关键在防。一是区域全覆盖。9个县市区和市防指成员单位相关人员全部取消假期,全员坚守到岗、严阵以待。全市共派出工作组390多批次,出动巡查人员5984人次,对重点降雨区的防洪工程进行了地毯式、无死角的全覆盖排查。二是内容全覆盖。强化综合防范措施,做到防雨防汛防灾防涝。既防可能发生的流域性洪水,又防中小河流洪水;既要抓好水利工程防守,又要抓好山洪泥石流和地质灾害防御;既要抓好农村区域防守,又要抓好城镇内涝防范。三是手段全覆盖。充分发挥“人防+物防+技防”的多种组合方式,织密防汛减灾“安全网”,全力以赴打好防汛备汛“主动仗。城管、消防、资规、民兵应急分队及各专业力量等全部驻守待命,组织开展查险除险;加强对抢险物料、设备的清查,做好随时调用的准备;各种监测设施全部运行,加强监测预警。
“抢”
抢就是随时准备做好抢险救援工作。一是巡查排险到位。落实常态化巡查制度,全面开展“巡堤、巡坝、巡库、巡河、巡房、巡路、巡坡、巡塘”等“八巡”活动,重点关注山洪和地质灾害、城镇内涝、中小河流、水库山塘、切坡建房点等隐患,做到出现险情“早发现、早处置”。二是物资储备到位。严格按照应急储备标准,对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仓库进行再梳理,确保各类抢险救灾物资及装备“调得出、用得上”。全市共储备编织袋109万条、彩条布31.8万平方米、砂石料27.5万立方、块石22.8万立方,冲锋舟159艘、橡皮艇143艘。三是人员演练到位。按照省市防指的统一部署,在主汛期来临前全力做好本辖区、本行业的防汛救灾应急演练工作。全市共组织应急抢险和转移避险演练220多次,全面加强消防救援队、民兵预备役、地方救援力量“三支队伍”建设,确保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提供紧急救援抢险任务。
“转”
转移是人员避险最有效的手段。针对本轮降雨预报难、雨量大、变化快、重叠度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我市严格执行“四个一律”要求、抓实“五个关键环节”,重点提升“山洪、地灾、泥石流”等紧急突发状况下转移避险能力。一是转的准。严格落实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层级责任人职责,做到“市包县、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党员干部包户”的网格化管理,把防御责任落实到“市、县、乡、村、组”五级,对全市地质灾害点、山洪易发区、临坡切坡建房及危旧房户进行拉网式排查。今年入汛以来,共排查出涉险受威胁的地质灾害点1396处31291人、山洪易发区1179个34594户164080人、临坡切坡建房30143户、危旧房300多栋,全部建立台账,落实责任人管理。二是转的快。防御责任人在收到山洪、地质灾害预警或气象部门的叫应提醒时,第一时间直达风险区域,运用喊喇叭、鸣锣等方式立即向受威胁地区群众发出预警,并对涉险户实现"点对点、一对一"的及时转移。全市共转移避险245人次,无人员伤亡。三是转的稳。按照“就近就便、自觉自愿、安全可靠、严防返回”的原则,强化转移避险途中及转移后的安全管理,制定合理转移路线,设置妥善安置点,严防撤离人员擅自返回,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不落一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