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宣讲融合有奖竞答活动让群众积极参与交通法律学习。
湖南法治报·新湖南讯(全媒体见习记者 周萌 通讯员 刘一力)“乘骑摩托戴好头盔,平安出行家人放心!”5月9日,在公安交警的带领下,津市市南北城区百余名交通安全劝导员走上街头,协助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劝导活动,掀起全城交通安全管理新热潮。
近年来,津市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以系统化、精细化、现代化标本兼治交通安全为方向,以构建“党政主导、交警主业、部门主责、干部主动、群众主体”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新格局为目标。截至目前,津市已实现交通事故发生率与亡人数连续8年下降,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连续22年未发生。
【资料图】
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进,该大队不断推动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提档升级,其工作举措取得了显巨的成效,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可。
党政主导确保全市对标“齐步走”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好此项工作,党政牵头主导是前提更是根基。近年来,津市在市委市政府强而有力的组织领导下,已连续19年获评全省平安县市,而且在连续三年的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工作中均排名常德第一,获得常德市真抓实干奖励。扛责上肩强领导。提级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镇(街)对标成立党委书记为组长,交警中队长、派出所长、安监站长为副组长的工作专班,组建基层道路交通安全联合整治队伍和劝导员队伍,形成全市“一盘棋”抓交通安全的工作格局。专题研究强指导。主要领导定期召开常委会、常务会及专题会专门研究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等工作,并将道路安全隐患治理纳入本级民生实事。分管市领导每月召集召开联席会议,强化专门指导。考核压责强督导。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政府绩效、安全生产、平安建设、为民办实事年度考核内容,通过定检与抽查、暗访与明查,加强责任督导,并实行扣分制,对发生3人以上交通事故的镇(街)及负有监管职责的部门一律“一票否决”。
交警主业落实防控整治“两手抓”
公安交警作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主力军”,紧盯防控与整治两个关键环节发力,在防控上,做到风险隐患应排尽排、顽疾问题应改尽改;在整治上,做到查摆漏洞细之又细、执法监管严之又严。去年,津市市公安局交警大队获评全省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先进集体,女警护学岗获评全国巾帼文明岗。“三网”互补强赋能。依托公安“天网”、政法“雪亮工程”及智慧城市三网合一,在重点区域、重要路口增设监控探头420个,并在村镇参照建立监控指挥中心,帮助侦破逃逸交通事故案件15件,有力地震慑了交通违法行为。“三项”警务强防控。坚持“警力随着警情走”,主动警务提前介入管控,针对出行特点及车流量情况,县域警务“一村一策”降除风险,重要节点、重大会议、重要活动,节点警务强化一级加强勤务,创新节假日动态处警等,全年人均加班80余天,确保控在关键点、查在关键处。2021年,省交警总队长蒋建湘带队专题调研津市市县域交通安全风险防控工作,2022年津市市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防控全省率先实现全域高风险“清零”。“三大”攻坚除隐患。狠抓事故预防“减量控大”、交通问题顽瘴痼疾整治、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大攻坚战役,三年累计治理隐患360余处,安装防护栏1.2万余米,设置标志标牌300余块,清理和消除马路市场隐患5处。坚持警务前移,大队领导分片包干,带领分管机关单位支援一线作战,去年全队梯次推进“一盔一带”、“酒驾整治”等专项整治行动100余次,现场查处交通违法行为11.9万余起,人均纠违率高达2532起,查处率和人均纠违率分别同比增长183%、191%,大幅消除了动态交通安全隐患。辖区事故起数同比下降16%,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8%。
部门主责画好协同联动“同心圆”
把牢问题导向,针对过去存在的“各管各的面、各干各的线”,部门单位之间一盘散沙等问题,一方面强化机制建设,以刚性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另一方面强化基础建设,夯实基础力量、凝聚条线合力,打通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最后一公里”。“两办”(道安办、整治办)驱动部门协同。完善道安及顽瘴痼疾整治工作考核细则,对全市38个职能部门任务分解,列出问题整改责任清单,以督办函的形式交办,将工作压实到基层一线。同时“两办”每月专题会议、专项督查,纵深推进部门协同。“三联”打破部门壁垒。联网打破信息壁垒,在三网合一的基础上,升级拓展交管平台,共享接入交通部门在国省道上的交通技术监控,录入货车相关违法行为。联勤、联防打破力量壁垒。每月联合开展运输市场、公路安防、农村交通安全、恶劣天气应对等专项行动等,做到同步反应、统一行动、联动防范,靶向发力不利于交通安全的各类行为,形成联动效应。“三制”凝聚最大合力。开创交通安全专群结合,创新落实路长制、劝导制、网格化制。市领导、镇村负责人分级分责包保全市522公里“国省县乡村”五级路段,定期巡查,现场开单交办,严格按照“一单四制”限期整改。全省率先实体化运行“两站两员”,安排专项经费45万元,在全市77个交通安全劝导站配强劝导员269名。搭车政法平安网格化管理,纵深构建“阶梯+网格”基层交管模式,建立网罗市领导、职能部门、运输企业、居民代表等“三级”阶梯平安交通网格管理,以“1+1+X+N”标准(即1名镇街干部+1名村社区干部+交管协助力量+社会管理力量)配备网格化服管理力量共629人,实现网格百分百全覆盖。
干部主动争当文明规范“排头兵”
有效应用示范带动的传导效应,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开展“文明交通、从我做起”主题活动,大力倡导文明出行,对各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通报曝光,性质恶劣的一律移送追责。活动开展以来,全市道路交通秩序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狠抓融合强基础。将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融合到城市创建、五好园区建设、乡村振兴等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方方面面,进一步激发全市其他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参与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主动性。灵活通报促效能。创建公职人员严重交通违法定期通报机制,按时推送相关人员违法信息至市纪委及相关责任部门,提出追责建议,以硬核考评问责倒逼治理效能提升。去年,配套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大队同时开展电摩专项整治,结合阶段工作通报及简报在全市掀起“戴帽”整治高潮,不到半个月,实现全市骑行戴盔率由最初的30%提高到80%左右。优化服务获支持。结合“放管服”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积极革新交通管理服务,创新开展车驾管业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主动上门为企业集中办理摩托车、电动车上户、年检等业务,年均投入资金近20万开展戴帽工程“三进”(进企业、进镇街、进广场)活动,上好源头“安全锁”的同时也获得各界最大支持。
群众主体”筑建交通治理“新堤坝”
从宣传教育入手,提升群众思想认识,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安全责任人”;从创新管理着力,发挥群防群治效能,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朝阳群众”;从平安建设出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受益者”。精准宣教唤醒主体意识。从群众需求出发,依托城乡普法长廊、法律诊所、农家书屋等,常态化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创新推出“大队长讲堂”进机关单位,影视宣传车巡回进乡村、集镇,晚会宣传进社区,交通知识有奖竞答驻广场,全市典型事故案例宣传展牌进企业,安全提示每日群发打卡,精准推动群众交通安全意识不断提升。三治融合发挥主体作用。学习应用新时代“枫桥式”经验,探索完善交通安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建立由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组成的村级交管协会,实施自治;充分发挥“村级辅警”与农村“红袖章”义务巡逻队道安监管职能,建立由镇(街)政府牵头,公安、农机、交通等部门参加的联合执法队伍,常态联合执法检查;与村委会及村民们积极沟通,结合管理措施和群众需求,制定适合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村规民约,同时实施有奖举报制度,依靠社会力量群防群治,大力营造全民监督、共同遵守、人人自律的良好氛围。示范创建释放平安红利。创新在辖区省道沿线一镇一村——新洲镇和樟树村,开展交通安全示范镇创建活动,经过两年的示范建设试点,2022年度,辖区四镇中的新洲镇、白衣镇均实现道路交通亡人事故的“零发生”,获评常德市2022年度道路交通安全“三无”乡镇,各获得工作经费5万元的奖励。通过交通安全示范创建,助推两镇连续获得常德市平安乡镇,两镇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等均获得较大发展。新洲镇神九堰获评省五星级乡村旅游点,白衣镇藠果产业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