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
正是江南好风景的初夏,跃文先生新作《家山》在神州大地被广大读者捧得火热。岳麓山下一时风起云涌,由工商管理学院六十余名俊男靓女学子牵头,聚集龙隐台,举行湖南大学麓鸣读书会龙隐书会,他们将此次书会的主题定位为"龙隐麓鸣,知行合一″,内容是研读王跃文先生的《家山》,想从中获得知行合一的新动能。他们以独有的朝气与赤诚,居然把百忙中的跃文先生请来了,湖南大学的数位著名学者专家夏树人、李平、刘舸等也都出席。当会长高辉邀我参加的时候,我喜不自胜,未假思索便满口答应,而忘了自己尚身在省外且时间上相冲。盖因我觉得这个事情意义重大,也因我是跃文先生三十年来的"铁粉″与"手足″,所以经过紧急调整,终于欣赴"盛会″。
我们每一个人不论飞得多高、走得多远,对故土乡情,都会有一份割不断又扯不清楚、看似日常无所谓但经常魂牵梦绕的记忆。可以说,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也挥之不去的根脉和灵魂。就如陈忠实之于白鹿原,莫言之于高密东北乡,跃文先生的老家溆浦漫水,一样在他的文字中是无处不在的精神领地。这是一种强烈的情感,也是一种博大的情怀,更是一种温暖的情结。
【资料图】
读完跃文先生的《家山》,让我零距离地感受他灵魂深处的心灵故乡有多么的美好,让他爱得那样的炽烈。小说写家乡的红色革命史,鲜活的人物性格里彰显着素朴的生活气息。这无疑是通过跃文先生印象深刻又深思熟虑的观察凝练而成,如抗日将领陈劭夫的原型,就是曾经骑着高头大马衣锦还乡但主动下马对出身穷苦的跃文爷爷按辈分行礼的军官王禹夫;如陈齐峰的原型,就是曾与跃文的族叔武装保护家园、组织革命武装的地下党老革命王楚伟;如“家山”所在地沙湾,地理环境、村落形势、四季物候、社会结构、伦理体系、乡风民俗和历史文化气脉,大多是参照跃文出生地漫水的样子描摹虚构而成。小说中的万溪江,就是我们都熟悉的溆水。一切的一切,都鲜明地烙上的跃文先生最熟悉的故乡印记。
最熟悉的风物人情,使跃文先生在虚构的小说文体中进行灵魂写作游刃有余,让所有的人物都具有人性的温度,即便是周遭的环境也被赋予了情感。这样的写作,因为真诚与虔诚,真正写出了滚烫的历史体温和强烈的时代特征,堪为史诗性作品。
“家山”,顾名思义,就是家族的山、家乡的山,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千年传承中的家国情怀。只要“家山”不坍塌,那么中国人的精气神就岿然屹立。因为这是先辈的血肉所铸、情爱所系、魂灵所在,纵然翻山越岭、千里万里,也一直照亮所有后人的心灵。
我不是文学评论家,只是文学爱好者,但是同样和跃文先生一样,对家乡有着炽烈的情爱和思考,一直把这一方生我养我的土地,视为心灵故乡,每一颗泥土都带着祖先遗留的体温,每一次呼吸都传递着父辈的祝福。当我认真读着跃文先生用心用力用情写成的《家山》,不由想起,我所生活的土地故乡是否也有那些林林总总的各种各样的淳朴与悲壮、智慧与狡黠、苍凉与感伤、钟情与恋爱……只有满怀赤情地进行有思想、有灵魂的写作,才能写出经得起时间检验、受得起大众喜欢的经典。
一年半前的一个雨天,我和辉学兄嫂一道去漫水家山拜访看望跃文先生的93岁母亲,只见老人家摇着轮椅到村口迎接我们的到来。其时,跃文兄正在长沙城忙于创作《家山》,我们都没有惊动他。母亲亲口告诉我们:"跃文在写一本家谱,他会写得很好的!″母亲的笑脸灿烂而温暖,代表了家山的期待和祝愿。今天,当《家山》正式出版后果然在全国文坛迅速引起热烈反响,让我确信,植根于家国河山的杰出思想者,酣畅书写出的必是无愧于民族的伟大史诗!
今天,面对家山,我获得了许多新的人生体验与宝贵思索。面对《家山》,我除了致敬与祝福,还能做点什么?羞愧之时,突然想起去跃文先生家山看望母亲时写的一首诗,当时发表在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上,这首诗记录了我在跃文先生家山时获得的灵感与新知。现在附在这篇读后感后,供诸君共飨。
[在漫水涉江而过]
作者:永强
水漫过沅江的时候
我打量脚下的轨迹
何等小心翼翼
涉过这条江去
干什么
屈原吟唱一咏三叹
始终没有正面回答
他只是逆流而上
完成一段地理上的迁徙
最终栖落在溆浦山中七八年
在没有归途的江这边
整理寂寞凄凉
一条长江的道路
终结于一个时代的尾声
多少个时代之后
我比他过得开心
今天有心思
在波峰波谷的距离里
琢磨离愁别恨
体会愤怒悲伤
在千年后求索
结合自己的体验
窥探先行者的意图
掂量放逐与回归的主题
在一盏渔灯的印象中
瞄准对岸的江堤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
这是我看得见的对比
今天水漫过我的血液
这是发源于心脏的一片汪洋
漫水
我正走在去看望一位九十三岁长者的路上
她如此清醒现实如此平淡慈祥
早就超过了屈原的智商
我毫不犹豫走过去
道路无比清晰
一千年后
人们都会讲起
我是在漫水这个地方
开辟道路
涉江而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