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康承贵 邹国栋
4月23日6点20分,吴艳艳起床洗漱后,匆匆煮一碗面吃了,随即来到村级活动中心办公室,准备组织村支两委干部落实两件事:一是商定村级“积分制”管理办法,二是做实当前中心工作,确保今年全村工作在全区保持“一档一级”。
吴艳艳是娄星区石井镇朝阳村党支部书记。今年3月,她带领村支两委人员到新化县油溪桥村学习“积分制”管理经验,并决定“引入”自己村里实施。她嘴里的“一档一级”,是娄星区2022年度“三基三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行动村(社区)定档定级。
(资料图)
2022年3月,娄星区启动“三基三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行动,用督查考核方式对全区的村(社区)创建进行评比,月度分析,分层定位;季度评估,分段推进;半年小结,分类排名;年度评比,定档定级。全区204个村(社区)全部按照“三档六级”进行了综合评定,最高档是一档一级,最低档是三档二级,村社区干部的收入直接与所在村社区的等次挂钩,年收入最大相差3万元。今年2月,该区对所属204个村(社区)的定档定级情况进行通报,朝阳被评为一档一级。
用引擎凝聚民心
“在村里干事,首先是村支两委干部必须听令‘一个号子’,不能各唱各的调。”对基层党建的组织力和号召力,蛇形山镇双泉村党支部书记钟伟华最有体会。
今年3月,村里准备实施《双泉村村规民约》,《民约》里面的条条框框对村民的旧习惯有一定冲击。钟伟华首先召集村支两委干部开会,并邀请村民小组组长和村民代表参加,在会上,大家统一思想,对思想不通的村民,由党员干部包干做工作;其次,分别给在外的双泉村党员干部打电话,要他们支持村党支部的决定;再次,严格落实村里党员干部联系群众“五到户”(党员联系到户、民情走访到户、政策宣传到户、产业对接到户、精准服务到户)。
在推进《民约》落地见效中,适逢村民秦志文去世,他家的亲戚朋友准备前来放爆吊唁。钟伟华得到消息后,立马召集村支两委干部开碰头会,邀请娄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驻双泉村帮扶工作队郑建参加。会上,一致同意由村干部集体去送挽联并进行慰问;村里的舞狮队上门义演一天;要其家人通知亲戚朋友莫放鞭炮。两天后,秦志文入土为安。
在农村,娄星区将所辖175个村划分为1042个屋场,成立屋场党小组,在屋场党小组的引领下,凝聚群众力量,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矛盾调处等工作。在城市,娄星区建立小区党组织,探索以党建为引擎,以社区服务、网格治理、志愿活动、物业管理为驱动的"一引擎四驱动"基层治理模式。目前,全区已形成"党员带头群众赞,群众跟着党员干"的基层治理格局。
用屋场彰显合力
朝阳村原来是有名的"上访大户村"。吴艳艳上任村党支部书记第一天,组织村支两委干部在村级活动中心二楼开会,几十个村民蜂涌到一楼,敲桌子、摔凳子,高声大叫,说是要村干部解决问题,其实是来闹事。
吴艳艳走下楼去,对带头闹事的一位年轻人说:"你有什么问题,可以向我反映;如果你要用蛮,我也奉陪到底。但不能在这里吵闹!"
年轻人被吴艳艳的话震住了,悄悄地离开了现场。其他村民也跟着撤离。
事后,她对村支两委干部说:"村民有思想、有问题,属于正常。关键是我们村干部要敢管事,会管事,把事情管好。靠什么来管?村干部耐心细致的工作固然重要,但真正要改变一个村的面貌,只有用目前全区正在推行的农村基层治理新模式---屋场。因为屋场可以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可以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由干部做群众工作转变为让群众做群众的工作。"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朝阳村以幸福屋场建设为抓手,制定方案,规划先行。结合村情实际和群众意愿,鼓励就地取材,杜绝大拆大建,因地制宜,挖掘人文底蕴,彰显个性特色,让其"各美其美"。"多点耐心、多点细心,自己带头干在前面,村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谈及老邓家屋场的建设工作,吴艳艳颇有感触地说道,多亏了老党员颜清光带头无条件让出农田,让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屋场建设的火热氛围中得到充分展现。沟通协调、调解矛盾、抓进度、把关工程质量……老邓家屋场从创建到完工,仅用了3个月时间。同时,在以前的基础上,维修、加固池塘11口,解决了群众十分关心的用水灌溉问题。干净的村道、成行的花树、整洁的小巷,朝阳村"颜值"飙升,从过去的"上访村"一跃成为全区的"和谐村"。
与朝阳村一样评定为娄星区"一档一级"的蛇形山镇双泉村,运用屋场推行处理矛盾"四不"(不拖、不推、不偏、不乱)法,村里连续10年无上访,实现了"大事不出屋场,矛盾不出村"。今年村里要争创全区的"乡风文明示范村"。
实践证明,屋场是一个彰显"拳头"合力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娄星区按照"血缘相亲、地缘相近、业缘相融"原则,将所辖行政村划分为1042个屋场,单独成立或跨屋场成立屋场党小组、屋场理事会、屋场合作社,构建起基层治理"铁三角"。自实行"屋场单元治理"以来,全区信访总量同比下降30.65%,年度平安建设和安全生产获全省先进;全区175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消薄",2022年,娄星区成功列入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用产业铺就路子
"一个行政村要评上一档一级,发展产业是硬标准,只有村里的产业活了,致富的路子阔了,村民的袋子鼓了,定档定级才有说服力。"朝阳村党支部书记吴艳艳谈及定档定级时深有体会。
2021年以前,朝阳村一直处于"无集体产业、无集体经济、基础设施差"的状况,在镇里的各项评比中一直"吊车尾"。"作为典型的农业大村,我们朝阳还是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挖掘自身优势资源,突破集体经济收入为零的局面。"人心齐了,村里环境变好了,如何让朝阳村经济底子变厚,成了吴艳艳日思夜想的头等大事。通过村支两委商量决策,2022年上半年,村里流转土地近30亩,建设蔬菜大棚近2000平方米,种植黄精近50亩,基地务工人员每年增加收入3万余元。今年3月份,吴艳艳带领大家重点发展菊花产业,增加土地产值,打造一条乡村美、产业旺、农民富、生态优的发展新路子。
双泉村曾经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没有产业,交通不便,全村基本分布在一条山冲里,村中老人回忆起过去的双泉村,"这里低头看山,抬头望山,走出去买点物品得费一整天工夫。"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为了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困境,鼓起群众的"钱袋子",双泉村支两委请来了市、区农业专家对本村的地形地貌、区位条件、农业生产进行了综合调研,给出了一条发展的新路子,种红薯,建红薯干、红薯粉加工厂。
"国家政策好,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路通到了每家每户,我们的致富路也一定能铺好!"双泉村支部书记钟伟华信心十足,他带领村干部不断去各地考察,学习种薯和加工技术,选购优质薯苗,争取农业项目资金,咨询加工厂建设手续,开展市场调查,制定发展规划,一条立足特色的红薯产业成为双泉村实现产业振兴的"新引擎"。
2018年3月,娄星区提出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先后出台《加快经果林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经果林产业发展考评办法》《经果林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标准》《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9-2020年)》。
目前,全区发展设施蔬菜基地9个、露天蔬菜8个、蔬菜加工厂8个、红薯基地3个、红薯加工厂5个、肉牛基地6个、优质稻基地19个、优质水果基地87个、休闲农庄11家、民宿6个、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5个,绿色认证10个;3年争取中央、省、市项目资金5500多万元,促进了特色产业发展。
娄星区通过"定档定级",旗帜鲜明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奖实罚虚,真正体现"是非分明、优劣分明、奖惩分明",引导形成个个努力、事事争先、整体创优的生动局面。2022年,该区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6项工作获全省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平安建设、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获全省先进,成功列入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行列。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