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李长需
最近有两件事,引人注目。一个是张家界四人跳崖事件,一个是中电科“国企员工怒骂领导事件”。两个事件,看似不相关,其实,都和压力有关。
(资料图片)
张家界四人跳崖的原因,警方正在调查,从媒体现有的报道,可以看出四人家庭条件并不太好,生存压力比较大;而中电科“国企员工怒骂领导事件”,已被证实是伪造的,但它所反映的普遍性内卷压力,是真实存在的。
两个极端事件的背后,是一个压力感存在较强的社会现实。
内卷、发际线、985做题家、就业压力、35岁危机等,这届年轻人流行的话题,处处透露出压力感。从年轻人热衷逛寺庙,到小学生流行盘手串,可以发现,需要缓解压力的群体,是不分年龄的。
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么大压力,压力又是怎么来的呢?
不可否认,有些“压力”源于对生活环境和物质条件的担忧。正视现实,医疗、养老、住房、教育、就业等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这些需要逐步完善。
除了物质条件所限,更多人的“压力”是由于“想法太多”,无限扩张自己的欲望,过分看重事情的结果,参与到无时无刻、无孔不入的竞争中去,“压力”也就无处不在了。
这样的压力有点“庸人自扰”。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压力的认知评价理论认为,是否会产生压力不光取决于压力事件本身,还取决于我们的认知和解释。如果我们不把当前发生的事情视作威胁,自然就不会有压力。如果这件事看起来是一种威胁,但我们能够调用自身和外在的资源,让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应对,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所以,虽然看起来是压力源导致了压力,但实际上最终是否会产生压力,以及会有多大的压力,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我们自己。
换句话说就是,困住你自己的,从来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一个人,尤其是年轻人,有压力是在所难免的,但不能被压力所困住,甚至走极端方式予以解脱;在压力面前,不放弃更高追求,但更要学会接受现实,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人生,“压力”还可以变成动力。
责任编辑:王珍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