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诚
测水河从位于双峰县杏子铺镇的洛阳湾缓缓流过,河边田野里的紫云英开得正欢,河畔的柳树已经冒出新芽,一条条嫩枝在春风里摇曳。这时节,正是春天最美的时候。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月28日清晨,测水河畔的洛阳湾古建筑群照例在晨光中醒来,如同它们驻守这里六百多年时光中的每一个清晨。
然而,这个清晨,却又有一些不一样。
晨光中,走过来一位老人。他久久伫立在写着“洛阳湾”大字的门楼前,凝视着这一片古色古香的建筑。他叫王思成,是西安市碑拓非遗传承人,他跨越1000多公里,风尘仆仆地回到他父亲的出生地——双峰县,今天,他将在这里参加一场以碑拓文化非遗传承现场交流活动。他,是这场活动的主角。
晨光中,走过来一群文化人。他们来自娄底,来自双峰各乡镇,他们是书法、诗词、绘画、摄影、民间文艺、文化传媒等各个领域的领头羊和爱好者。他们为碑拓文化传承而来。
晨光中,走过来一队学生。他们来自杏子铺镇测水中学,他们的脸上写满期待,眼神里透着兴奋。对这片与他们所在学校空间距离并不远的古建筑,他们了解,又不是很了解,今天,是他们走近它们、走进它们的一个机会——
刻在石头上的历史
“线上线下的喜欢碑拓文化的朋友们,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够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关于碑刻、拓印有关的话题……”上午9时30分,双峰县碑拓文化非遗传承现场体验活动暨西安市碑拓文化非遗传承人王思成现场教学活动正式开始。在洛阳湾古寺里,在三块古碑的正前方,王思成开始了他的分享。
活动由双峰县文旅广体局、杏子铺镇人民政府主办,由双峰县文化馆、双峰县图书馆、双峰县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双峰县书法家协会、双峰县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协办,自媒体平台“土著民”执行。
在活动中,王思成对中华遗产的自信自豪,对碑拓文化的如数家珍,对非遗传承的尽心尽力,都给线上线下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碑刻是文学、书法、纹饰、雕刻等多种艺术的结晶,是珍贵历史记忆的一部分,由于信息丰富,可信度高,这种“石头上的历史”成为了重要的文献资料。而由于历史、地理、气候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南方很多地区对碑刻传拓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不多、实践不多,这也是举办这次活动的初衷。
在绿树掩映的测水河边,这座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的洛阳湾古建筑群雕梁画栋,亭角峥嵘,气势雄伟壮观。参加活动的人员陆续走进古建筑,瞻仰古人留下的宝贵遗产,感受这份春意中的古意。在这座古建筑里,上百块古碑带着时光的印迹,以各种姿态与建筑物相伴相依。今天,它们将因为王思成的到来迎来它们的“高光时刻”——通过现场演示,王思成将它们身上承载的文化与时光逐渐呈现在世人面前。
“很多碑刻都是文物。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经过文物保护部门的许可才能拓印。”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王思成在分享与交流过程中,数次提及文物保护的问题,“别看它是石头,石头也要爱惜。”
“文化自信,要有东西拿得出手才能自信。我们面对的这些古代的瑰宝,就是我们拿得出手的东西。这是中华文化的脉络,是血浓于水的文化感知。”王思成说。
专业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现场主持人熊智龙补充提示,目前,由于个别未成年人对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不够,往往会在文物、古迹上涂鸦,写上一些“悄悄话”,造成了文物不可逆的损伤,这是违法行为。
舍得下功夫,你也能成为老师
碑拓承载着文化发展的重要使命,对于研究历史文献、文物、书画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是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佐证。
碑拓最早出现于南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印刷术诞生之前,古代遗存下来的文字有不少是在石头上记下来的。碑拓是将碑版上的文字或图像,用宣纸紧覆在碑版上,用墨打拓其文字或图形,然后将纸揭下,纸上留下碑版上的文字或图形。碑拓有“乌金拓”“蝉翼拓”“朱拓”等多种形式。
在洛阳湾,王思成详细介绍了拓印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步骤,并且现场进行了演示,从清碑、上纸、刷纸、打墨到揭纸,耐心细致地讲解了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随后,大家开始现场体验拓碑技术。首先将宣纸用白芨汁浸湿,然后将印有文字和图案的石碑放在纸上,不停地拍打,直到清晰的图文浮现于纸上,再用朱砂或者墨汁渲染覆盖,这样,一张拓片就完成了。很多参与者是第一次体验,大家都觉得很神奇。这种传统文化的体验,让大家深深体感受到了碑拓技术的独特魅力。
王思成退休前是一名电影导演。在交流现场,“土著民”粉丝王媚向王思成提问:电影摄影是热闹的,是五彩的,您为什么选择了这样单调寂寞的非遗文化文化研究?
“电影是一种记录,碑刻也是一种记录。”王思成一句话,就揭示了电影和碑刻的共通之处,“从电影美学的角度来看拓片,更有利于我从事碑拓这项工作,更有利于这项非物质遗产的传承。”
当然,传拓技艺最吸引王思成的一点,是它可以承载中华文化流动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真正做到中华文化的根脉不断,让但凡看到拓片的人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原貌,而不需多余的修饰。
“任何一个行业,只要你舍得下功夫,你也会成为老师。”在现场,王思成一边打着墨,一边这样鼓励观众。
拓印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要求高,每个步骤都需要仔细谨慎,在拓印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耐心,无论是打墨技巧还是拓印时力度的掌握,都需要小心翼翼。通过碑拓出来的文字、笔锋、力道,操作者甚至可以感受到当年的书家、碑刻人的心情。因此,碑拓的过程,其实也是与古人的对话的过程,是一种面对面的深情穿越。
“碑拓技艺流传千年,能一比一还原时刻的面貌,在没有照相机、复印机这些现代电子设备之前,一直承担着复制、还原、记录的重任。因此,碑拓不单单是一门传统技艺,更是与古人对话的艺术,蕴含着积极奋进的力量。”参加活动的文学爱好者何卫强说。“这样的活动,能让社会更加了解碑拓、热爱传统文化,从而促进非遗的传承与文物的保护。”双峰县文旅广体局有关负责人说。
传承,就是要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
“我们等一等,等孩子们来再开始。”杏子铺镇安排了测水中学选派学生代表参加此次活动,由于从学校步行过来需要一段时间,在到达活动预定开始时间时,孩子们还没到,王思成与线上线下观众说,“非遗的传承,就是要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
“前面的同志可以让一让,让孩子们坐前面一点儿来!”在孩子们到达现场后,由于前几排的位置都坐满了,坐在台上的王思成留意到了这个情况,主动倡议观众让出前排位置给孩子们。
作为非遗传承人,王思成有一个心愿,就是将这份古老的艺术文化传承与发扬下去。据了解,从2013年开始,王思成每年冬天都去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华侨中学讲两个月的课,给学生们演示传拓技艺。
在洛阳湾交流现场,王思成时时处处表现着对孩子们的关心与爱护。
“同学们,你们学过的知识,都不会白学。”王思成一边演示,一边和孩子们说着,“一个东西,你们要学就就要透。不要以为别人做的事情都很简单,那都是用汗水换来的。”
“不能操之过急,要让它慢慢地干,慢慢地观察它的变化。”王思成一边用拓包调着墨,一边讲解拓片要点,“大家干每一件事都要细心,用心,有耐心。”
在现场提问环节,王思成格外重视孩子们的提问。
“如果不用专用拓片的墨,用其它的墨会怎么样呢?”测水中学一位女生首先发问。
王思成表扬了这位女生问题提得好,然后耐心地解释,这是因为拓片用墨要有粘性、不能有普通墨汁那样的流动性。
“有裂痕、损坏的碑,拓起来难度是不是大一些?”“刚才您演示的是字凹进去的碑,如果是字凸出来的要怎么拓?”孩子们的表现,让现场的成年人眼前一亮,不经意间就问到了“残碑处理”“阴拓与阳拓”等专业话题。
王媚是双峰五中的语文教师,她坦言,每年都有学生问及关于“朱拓”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她也是一知半解。有这样的现场学习的机会,她“得抓住学习机会”。“终于明白了,我得跟学生好好讲讲。”活动结束后,她这样说。
“儿子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他很高兴,我也很欣慰。”来自青树坪镇的教师邓国辉是带着8岁儿子一起来现场学习的,她说,“明天给我的学生上课时,我要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上两个大字——碑拓。”
这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是非遗传承的魅力,也是如王思成一样的更多非遗传承人最大的欣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