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廖艳霞 通讯员 徐欣
【资料图】
1月份,湘潭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73,湘潭市PM2.5浓度、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率均累计排名全省第2位。
1月份,湘江(湘潭段)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均为100%,5个水源地断面均达到Ⅱ类。
一项项逐步向好的环境监测数据是生态环境治理的压舱石。作为生态环境工作的基础支撑,环境监测是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反映污染治理成效以及实施环境管理及决策的一个重要依据。
日前,我们走进湘潭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探寻湘潭“蓝天碧水”背后的“监测力量”。
人才支撑
——湘潭环境监测能力和水平长期走在全省前列
不久前,在湖南省第十六届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中,湘潭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荣获省直综合类团体二等奖、三人获个人一等奖、两人获二等奖、两人获三等奖,获奖类别涵盖了执法监测、化学检测、环境噪声与振动监测、质量管理等所有项目。
成绩取得并非偶然。10多年来,湘潭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屡次在全省监测比武中脱颖而出。在全省首届环境监测技术比武中斩获了一等奖,曾获评“全国环境保护系统先进集体”,连续5年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评为“能力考核优秀单位”,监测能力和水平在湖南省环境监测系统中处于领先地位。
这是一种传承,这里有创先争优的氛围。在此次比武中斩获执法监测类一等奖的谭旭和杨盛溧都是科班出身的“80后”,两人在环保“老兵”欧政林、欧阳辉等人带领下,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并一直坚守在最苦最累的现场与应急监测岗位上。作为年轻一代,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就去哪里,在一次次现场监测或应急监测中锤炼了过硬本领。
此次荣获省直化学检验组个人一等奖的王娜,早在2015年湖南省大气环境监测技能竞赛中崭露头角,当年她获得了第二名。今年更是一举夺魁,还被评为“湖南省巾帼建功标兵”。“我们是技术岗位,科室研究生学历就有7人,所有项目检测都必须持证上岗,检测技术规范也在不断更新,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王娜说。
荣誉的背后,是大家看不到的努力和艰辛。杨盛溧记得,在一家小型建材公司监测时,由于平台不规范,为了采集样品,他在仅垫了木板的生物质锅炉炉体上站了1个多小时,每隔两分钟就得挪动一下,皮鞋底都烫软了。为了参加环境噪声与振动监测项目比赛,在综合研究科工作的“门外汉”成怡,每天等孩子入睡后看书到深夜,集训时甚至每天奋战到第二天凌晨3点。“既然参赛,就要付出最大努力,我相信,每一分努力都不会被辜负。”平时擅长各类监测数据分析的成怡,在这次比赛中荣获二等奖,被评为“湘潭市直机关巾帼建功标兵”。
担当作为
——为湘潭生态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0大类47项生态环境监测主要任务、年度累计提供各类监测数据62万余个,完成率、准确率均达100%…… 一项项监测任务,一个个监测数据,是湘潭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这支“铁军”队伍智慧与汗水的结晶,他们为湘潭生态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基础支撑,不断推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迈向更高水平。
2022年年底,省控断面立山村断面因化学需氧量超标,水质从Ⅱ类降为Ⅳ类。作为综合研究科科长,成怡每个月都会关注所有断面水质监测数据情况并进行分析。当她得知这个情况后,马上出专报送至市生态环境局,并组织科室成员到当地开展现场调研、污染溯源。经查,原来是附近一个污水井管道破损,部分生活污水流入了韶河,当时正值干旱枯水期,韶河水量少、自净能力差所致。
排查出原因后,成怡迅速形成分析报告,提出了修复下水井管道、加强重点排污单位和面源污染管控等具体管控建议。各级各相关部门迅速采取措施,今年1月,立山村断面水质已恢复到Ⅱ类水质。
从水环境质量分析到大气环境质量预报、现场应急监测,湘潭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用“真、准、全”的数据,为生态环境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今年2月17日,湘潭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经过数据分析认为,17日、18日可能出现轻度污染天气,主要污染因子为氮氧化物。于是,他们与市生态环境局、市气象局以及相关技术服务单位会商研判后,建议部署相关防治行动。市生态环境局迅速响应,采取措施,确保了17日、18日空气质量成功保良。
去年9月,在一次突发环境应急监测中,该中心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快速、高效开展应急监测,及时、准确报出数据,共形成12期应急监测专报、100个数据,在实践中切实提升应急监测水平,确保了生态环境安全。
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水源地水质监测、应急监测、执法监测、环境质量分析和评价……湘潭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紧紧围绕“树品牌、立权威、讲质量、兴科研”监测工作新发展思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升监测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发挥“支撑、引领、服务”作用,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