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大家快看,车来了,车来了。”“是的是的,没错,就是运送蟹苗的冷链车。”2月12日上午,从上海崇明岛起运的50万只蟹苗通过两天多的长途跋涉,顺利到达益阳大通湖区,这标志着今年新一轮的大闸蟹生产正式启动。
初春的大通湖依然春寒料峭、细雨蒙蒙,气温低到了4度左右。但这丝毫不影响蟹农们的喜悦心情。在河坝镇沙堡洲村,翘首企盼的村民们看到运送蟹苗的冷链车到达现场后,立即围了上来。开门、搬运、分装,现场非常热闹;看着活蹦乱跳的蟹苗,村民们个个喜笑颜开。“去年看到养蟹的村民都赚了钱,最多的效益每亩达到了1万元,搞得我心里直痒痒。今年尽管是我第一次决定养殖蟹苗,但我要搞就搞大的,准备发展350亩;蟹塘早就准备好了,就等着这批‘蟹宝宝’了。”村民袁征兵一边组织伙伴们卸货装车,一边高兴地说到。“养殖大闸蟹成本比较高,每亩在6000元左右,我这350亩蟹塘总投入就要200多万元,但我一点也不担心。因为通过几年的养殖,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再加上政府从今年开始大力支持大闸蟹养殖,我准备打一个翻身仗 把大通湖的大闸蟹搞出名来。”说到这里,这个憨厚的农民老大哥脸上的褶子笑得都堆到了一起。
沙堡洲村紧邻大通湖东岸,以前村民们都是以鲜鱼养殖为主。从2018年大湖水环境治理开始后,在区镇及相关部门的引导下,一些村民将鲜鱼养殖转型为大闸蟹养殖。通过4年的摸索,水草+大闸蟹生态养殖技术日趋成熟。去年全村养殖大闸蟹800亩,总产值达到800多万元,亩平利润超过6000元,比鲜鱼养殖的效益增加了3倍多,而且对水环境基本达到了“零污染”。村党总支书记张建清介绍说,“大闸蟹是个喜欢干净的家伙,水质低于Ⅳ类以下就难以存活。养殖大闸蟹首先就是要养好水,把水草种好。我们依托区里优厚的水草产业和天然的小鱼小虾、螺蛳这些饵料,为大闸蟹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养殖环境。我们养出的大闸蟹每斤要比其他地方高出将近20元;而且去年我们的大闸蟹还出口到了菲律宾、迪拜等国家和地区,那是卖了个高价钱哦。”说到这些,张建清是乐不可支。
“我们这批蟹苗是去年自己培育的,一开始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没想到居然成功了。今年可以为我的基地提供近7000斤蟹苗。本地蟹苗省去了长途运输,基本没有损耗,而且适应生长环境更快,成活率可以达到90%以上,比外地蟹苗高了近4成,今年我养蟹的信心更足了。”在大闸蟹出口养殖基地,负责人刘和平正在和技术员查看刚起上的蟹苗。他说去年养殖了60亩大闸蟹,亩平效益达到了1万元,今年准备将基地扩大到300亩。
与刘和平一样,尝到甜头的村民们干劲十足,今年沙堡洲村大闸蟹养殖面积突破2000亩,100多户村民参与养殖,精养鱼塘亩平流转金也由原来的每亩600元增加到1400元。“大闸蟹可真是个宝贝,我们今年还准备把村里的3000亩集中养殖区打造成一个文旅综合产业园,除了养殖大闸蟹外,我们还准备开发民宿、露营、钓蟹等文旅产业,产业园的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阡陌沁园’,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我们的乡村振兴。”张建清对于今年及以后村里的发展是信心满满。
据了解,2022年,大通湖区共养殖大闸蟹1.6万亩,综合产值达到5亿元。今年全区计划新增大闸蟹养殖面积5000亩,新增产量100万斤,新增综合产值1亿元。努力将大闸蟹产业打造成为全区乡村振兴的“龙头”。(徐钢)
关键词: 大通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