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岳阳风光。
图为洞庭湖栖息的候鸟。
(资料图)
图为跃出洞庭湖水面的江豚。以上图片均为徐典波摄
一
这是一方美丽而神奇的土地:湘江、资江、沅水、澧水四条河流在这里汇入洞庭湖,长江也在这里与洞庭湖交汇,由此形成一片向东洞庭湖倾斜的平原地带。在这碧水交汇、碧波荡漾之处,有一个名字颇为特别的地方——“林阁老”。
此时,一位50多岁的汉子,正站在面朝长江的斜坡上,一条腿在前支撑着身体的重心,一条腿在后保持着平衡,身板挺得笔直,目光扫视着这片碧波荡漾的水面。这位汉子名叫邓铁牛。上世纪80年代末,他应征入伍,历经4年的军旅生涯,锻就了军人风骨。而今,他是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阁老巡护监测点的一名监测员。在他看来,这貌似寻常单调的巡护坚守,就是今天的他保卫河山的方式。
这坚守的意志源于一名退伍军人的情怀,而这情怀又源于一个水乡少年的初心。
谁不说自己的家乡美?在邓铁牛的记忆里,最美的就是童年的故乡。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芦苇荡,从江滩上一直延伸到漫无际涯的东洞庭湖湿地。那年头,芦苇荡里芦笋、藜蒿等多得不得了,养育着形形色色的野生动物。这里是候鸟的天堂、野生麋鹿的家园。还有个天然的水湾,那时候水也清,鱼也多,邓铁牛和小伙伴们经常在浅水湾里摸鱼。有时连摸都不用摸,那鱼仿佛被什么东西追着,一条接一条吧啦吧啦地往江滩上跳,信手就能捡到。当鱼群争先恐后往上跳时,水里便浮现出一张憨态可掬的脸——那是江豚,它们是这里最活跃的主人。江豚最典型的特征就是那张弯弯的、嘴角微微上翘的嘴巴,仿佛总是面带微笑。江豚总是追着鱼跑,当鱼群纷纷跳出水面时,那些在空中盘旋的沙鸥就会飞速掠过水面,从江豚嘴里抢食小鱼。哪怕鱼被抢走了,江豚也依旧微笑着。
那如童话世界一般的景象,随着这个水乡少年渐渐长大,却变得越发让他认不得了。
上世纪90年代初,邓铁牛退伍还乡后,成为君山芦苇总场的一名职工。几年后,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芦苇总场的众多职工仅靠芦苇产业已难以生存,邓铁牛也不得不外出打工谋生。就在他背井离乡的这十几年里,这片水面上冒出了密密麻麻的采砂船。采砂者在攫取河砂后,便将废砂抛弃在水底,既堵塞了水流的自然通道,更对堤防工程和航道造成极大的威胁。这些采砂船还是水中生态的破坏者,挖到哪里,哪里的水生植物就被成片地深埋。连一向灵活敏锐的江豚,也因噪声干扰而误入险滩、撞上暗礁,有些更是丧命在采砂船的螺旋桨下。
一开始,人们还没有意识到生态问题的严重性。2002年,林阁老的江滩上建起了一个砂石堆积和转运的码头。一船船砂石每天从大江大湖深处被源源不断地开采、输送过来,一度占据了大片江滩湿地和江面。多年后,林阁老砂石码头又变成了规模更大的华龙码头,水上的采砂船和岸上的大型混凝土搅拌场,组成了一条日夜不停的流水线。机器轰鸣的噪声传来,飞扬弥漫的灰尘遮蔽了天空,江岸边砂石、垃圾堆积,污水排入江中,浑浊的水面上漂浮着一条条死鱼……
周边的老乡们一个个叫苦不迭,何时才能再看见一湾清水、一片蓝天?
邓铁牛每一次回到家乡都是归心似箭,而随着脚步越来越近,却又“近乡情怯”。每次回到家乡,他总希望能看见那些江豚,可这水湾里哪儿还有江豚活泼的踪影?那些鱼儿也不知游向了何方。
那年春天,江豚繁育的季节,却不见新生的江豚。江边的老乡们在江面寻寻觅觅,目光中满是忧虑。
江豚数量锐减,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物种。这是大自然给人类又一次敲响了警钟。
二
江豚是检验长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示物种。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护江豚就是保护长江生态,甚至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2016年,随着“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提出,一场波澜壮阔的生态修复之战,在长江流域全线拉开了序幕。
长江流经湖南省岳阳市境内的一段,正好位于万里长江的腰部,这是长江中游关键的部位,也是危险的软肋。“万里长江,险在荆江,难在洞庭。”历史上,每到抗洪抢险,这里就被推到风口浪尖,而这一次,岳阳又被推到了另一种风口浪尖。
非法采砂成为一种“顽疾”。这么多年来一直是“年年喊打年年挖”,为什么一直屡禁不止?说到底,只因这背后有着巨大的利益链,只要这条利益链不打掉,长江生态就会继续遭到摧残直至崩溃。这一次,从湖南省到岳阳市采取多部门联合执法,一边查处长江和洞庭湖水域的砂石开采,一边取缔岸上的非法砂石码头,对非法采砂的涉黑组织予以重拳打击,纪检监察机关严厉查处了一批渎职的国家公职人员。一大批违法犯罪分子被绳之以法,一个个非法采砂点和违规设置的码头泊位被强制关停拆除。
每一个积重难返、久治不愈的顽症痼疾,都是多少年来的历史欠账,但历史的欠账必须还!譬如华龙码头,从早先的林阁老砂石码头到后来的华龙码头,已运营了10多年,这是大江大湖之间一道被撕裂的伤口,也是一个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典型案例,在2017年被列入了长江经济带重点整治的非法码头名单。然而,那些大大小小的砂场经营者一听要取缔这个码头,一下子炸开了锅,又是求情,又是吵闹,又是对执法人员进行威胁。但每一个执法人员都没有退缩,都挺身而出,迎难而上。
这个码头还不只关乎那些砂场经营者的利益。由于历史原因,这个码头也是君山芦苇总场的一个经济支柱。十几年来,芦苇市场一直低迷,若是再把码头这个经济支柱一下子砍掉,赖以为生的众多职工又将何去何从?在生存与生态的博弈面前,这是一次异常艰难的抉择。但若继续选择眼前的既得利益和局部利益,这一方水土就会毁在这一代人手里,那又怎么向子孙交代?芦苇总场的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在反复权衡后,最终痛下决心,做出了壮士断腕般的抉择:“谁背离生态环保,谁就是历史的罪人!”
2017年3月,又一个春天来临。随着华龙砂石码头全部拆除、清理完毕,一段令人痛心的往事终于宣告完结。而接下来,还要对多年来遭受重创的自然生态进行全面修复。
自然生态被破坏,往往只在旦夕之间。但若要修复,则需要一个缓慢而细致的过程。干惯了粗活重活的芦苇总场的职工们,这次一个个都拿出了前所未有的细致。他们回填土方、植播草皮、撒播草籽,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几乎是匍匐在江岸边一寸一寸地复绿,那功夫就像绣花一样精细。经过一年多的治理修复,曾经寸草不生的华龙码头又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岸绿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水清了,春来江水绿如蓝。你都不知道是碧水浸染了江岸,还是江岸染绿了碧水,连风都是绿色的,每一朵浪花、每一片绿叶都迎着春风张开,当风吹过浪花和树叶,风就更绿了。有了生态植被的涵养,便有了岸芷汀兰、莺飞草长、一碧万顷的风景。
有人说,一个地方的生态环境怎么样,最直观的就是看鸟往哪里飞、鱼往哪里游,但最重要的还是要看看这水域里有没有江豚。眼下,那飞走的鸟儿又扑棱棱地飞来了,消失已久的鱼儿又活泼泼地游来了,江豚追着鱼群跑,鸟儿跟着江豚飞,一如100多年前的诗句所云:“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
三
守护好一江碧水!
一看那块“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标志碑,你就能感觉到一种坚如磐石的意志与定力。实践证明,生态保护不只是关乎大自然,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重要的公共产品,也是为人们所共享的民生福祉。当一方水土的生态环境变好了,天蓝了,水清了,岸绿了,景美了,老百姓的日子自然也越来越美了。如今一条长江岸线,从这大江大湖的交汇处不断延伸。这是一条绿意盎然、杂树生花的生态景观带,一条长江百里绿色经济发展走廊,一条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百里画廊。
邓铁牛又在江岸边巡查呢。他是2018年回到家乡的。当他又一次走近自己童年时的江湾,一阵清风扑面而来。江面上,一头头江豚频频跃出水面。对于他,这是一道久违的风景,看着从水里浮出的一张张可爱笑脸,就像看见了失散多年的亲人。就在那一刻,他决定了,这一次回来就再也不走了。他要留下来,守护故乡的一片碧水。他先是主动请缨,担任了巡江志愿者,又于2019年干起了监测员,大伙儿都亲切地叫他铁牛哥。他走路带风,那挨着江边的小径就是他高一脚低一脚走出来的。每次沿着江岸走完一圈要一个多小时,一趟下来再冷的天都能热出一身汗。那腿脚依然像当年当兵时一样矫健,鞋子走烂了一双又一双。
几年来,这里的江豚越来越多了,林阁老和华龙码头的老地名,在人们心中不知不觉被另一个名字——“江豚湾”取代。江豚的微笑,麋鹿的倩影,候鸟的欢歌,已成为这里三张响当当的生态名片。来玩的游客越来越多,一些游客随手丢垃圾,铁牛哥一边赶紧过去拾起来,一边好言好语地劝说他们:“你看,你们穿得漂漂亮亮的,这地方也要漂漂亮亮的,玩起来才开心啊。若是这儿变成了垃圾场,蚊子苍蝇满天飞,谁还来呢?就算你不来了,你的孩子长大了,以后还有孙子,也会到这儿来玩,咱们总得给子孙后代留下一块净土、一江清水啊!”
林阁老巡护监测站原来只有邓铁牛一名监测员,后来又来了一个比他年轻的巡江志愿者周辉军。这哥俩白天要轮流巡江,晚上还要轮值夜班。白天还好,一到晚上,在这寂寞冷清的江滩上,一个人要怎样挨过漫漫长夜呢?然而,周辉军不仅不觉得孤单,说起那些独自度过的夜晚,反而露出一脸的陶醉:“你不知道这里夜景有多美啊,特别是晴朗的夜晚,星空特别好看。天上星光闪烁,四周静悄悄的,远远就能清楚地听见江豚的呼吸声,还有草丛里的虫鸣蛙叫,听不清这声音是从哪里传来的,但感觉它们就在身边……”
听着周辉军的描述,看着他陶醉的神情,我不觉也有几分陶醉了。
周辉军还有一个绝技。每当风平浪静的时候,他就会对着江面吹起口哨:“吁——吁——吁——”这嘹亮而悠长的口哨声一阵一阵地飘向长江,江豚听见了,就会浮出水面,冲着他的口哨声摇头摆尾,露出一张张俏皮的笑脸。这一带的江豚越来越多了,从一两头到五六头,再到十几头,前不久周辉军竟然看到了三十几头,还发现了几只活泼可爱的小江豚。江豚一胎只能生一个,其妊娠期一般要十一个月。生态环境差的时候,江豚的繁殖力就会降低,小江豚的成活率就更低了。而近几年,好久不见的小江豚终于又露面了。每次看到小江豚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快乐地嬉戏,周辉军不知有多开心。
说来,邓铁牛和周辉军这哥俩的岁数都不小了,但他们的眼神却越来越亮了。这些长江的守护者们都抱定这样的信念,生态环保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碧水将是他们世世代代的守望。他们守护着一江碧水,也守护着自己内心的清澈。
版式设计:张芳曼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21日 20 版)
关键词: 东洞庭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