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湖南省桃源县太平桥乡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这个人名叫刘志华,已经七十多岁了,满头白发,满面风霜。
他一靠近村口,就激动地直掉泪。
(资料图)
几个经过的村民看到他这副模样,都觉得十分诧异。
刘志华拦住村民说:“我是回来寻亲的,不知道住在这里的刘家一切还好吗?”
几个年轻人却非常迷惑,哪个刘家呢?
游子归乡
刘志华结结巴巴地连解释带比划:“就是住在西巷口开铺子的刘家,儿媳妇叫赵春梅,有个孙女叫小桃……”因为情绪太过激动,他显得前言不搭后语。
几个年轻人听得直皱眉头,最后他们摇头对刘志华说:“我看你是记忆错乱了,我们这里没有叫赵春梅的,也没有叫小桃的,更没有什么开杂货铺的刘家。”
刘志华一听这话,突然生起气来:“一定是你们记错了,我要亲自去找!”
说罢,他颤颤巍巍地拄着拐杖,继续往村里走去,想要寻找自己记忆里的那间杂货铺。
可是,当他走进自己家曾经住的小巷子,找啊找啊,徘徊了五六圈,却发现这里早已经变了模样。自己家的杂货铺早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新的门面,巷口寒暄的人,他一个都不认识。
这里明明就是他的故乡,可是他熟悉的那些人、那些景象却全都消失了。
刘志华站在原地,茫然无措。他想找到一个自己认识的人,可是正如那句诗中所说的:“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如今的刘志华,甚至不知道该用什么来证明自己曾经属于这片土地。
不知站了多久,有一个同样白发苍苍的老人看到了刘志华,便好奇地询问众人:“这个人是谁?好面善啊!”大家都摇头说,并不知道刘志华从何而来。
看到眼前的老人,刘志华心中忽然涌起了希望,他走上前去对老人说:“我叫做刘志华,你认得我吗?我以前真的是住在这里的!”
对面的老人一听,激动地连手里的拐杖都扔了,他握住刘志华的手,前后打量,有些难以置信地问:“刘志华?华子?你真是华子!”
刘志华再次激动落泪,他对眼前的人说:“可不就是我吗!我回来了呀!”
对面的老人红了眼眶,颤抖着说:“真没想到,当时我们大家还以为你死在外头了,你也不认得我了吧?我是你德林大哥!”
原来,这个叫做“德林”的老人从小就和刘志华认识,两个人是儿时玩伴。
总算遇上了一个自己认识的人,刘志华激动万分,又赶忙问德林:“我的爹妈,我的老婆孩子现在搬去哪里了呢,怎么我们家的铺子都不见了呢?德林大哥,你不知道,我苦熬了这么多年,就是为了回来找他们!”
可是,德林老人一听这话,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神色也变得不对了。
刘志华心中有了些不详的预感,他抓着对方的手,不住地问:“德林大哥,你快告诉我,他们到底上哪儿去了?难道是搬到外地了吗?搬走了也不碍事啊,我可以再去别的地方找!”
听完这番话,德林反而哭得泣不成声:“实话告诉你吧,其实你们一家人都死光了呀!”
这句话如同雷击一样,震得刘志华只觉得眼前天昏地暗。
他等待了足足半个世纪,为的只是回家和父母妻女团圆,可如今他回来了,为什么亲人们反而都离他而去呢?
少年夫妻
这是个充满遗憾的故事。
刘志华1922年出生在湖南桃园镇太平桥乡。虽说是生在旧社会,不过,当时他们刘家经营着杂货生意,在当地也算大户人家,家境殷实。
家中除了刘志华之外还有两个妹妹,不过,父母思想传统,儿子毕竟是继承家业的人,所以对于刘志华非常的疼爱。
不过,过分的溺爱反而让刘志华养成了有些桀骜不驯的性格,长到十几岁,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刺头,不爱学习,也不愿意跟着父母打理店里的事,只喜欢满街的斗鸡走狗,还结交了不少狐朋狗友。
父母看在眼里,非常发愁,这孩子如果一直这样,那将来这份家业又怎么能够交到他手里呢?只怕等父母一走,这孩子就要把家业败光了。
父母不得不为儿子的将来考虑,这时候,他们想到一个主意,虽然父母没有办法约束儿子,但是,如果让儿子早早地成家,给他娶个老婆,是不是能够约束他的心思呢?
反正刘志华也到了娶妻生子的年纪,父母便请了媒人给刘志华精挑细选,最后就挑中了赵家的姑娘赵春梅。
赵家也是做生意的,赵春梅是按照大家闺秀的模子培养出来的,比刘志华还要小三四岁,两个年轻人条件倒是很合适,但是刘志华却十分不情愿,他要先看看赵春梅。
但没想到,因为这样一次见面,刘志华竟然对赵春梅一见钟情了。他发现,赵春梅并不是那种只知道三从四德的旧式妇女,是个挺有性情脾气的姑娘。
不久后,两人举办了婚礼。
刘家的父母没看错人,赵春梅是个好媳妇,出得厅堂,入得厨房,家务做得井井有条,而且也能够打理铺子上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她还真的帮刘志华收住了心,嫁过来之后,赵春梅就不断劝说丈夫要撑起这份家业,要为父母分忧。而且,赵春梅不止说说而已,她带着丈夫每天在杂货铺里奔忙,看账本、打算盘。
在妻子的引导之下,刘志华终于渐渐成长起来,父母欣慰不已,这个儿媳妇是娶对了。
几个月后,又有了一个好消息,赵春梅怀孕了,生下了一个健康漂亮的女孩。
因为孩子出生在桃花盛开的季节,所以刘志华便给孩子取名为小桃,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可是,意外却突然发生了。
突遭变故
1948年,国民党军队忽然在当地大举征兵,而且放出话来,要征够10万人。
要这么多兵干什么呢?作为普通百姓,刘志华一家对于前线的战况知道的并不多,不过有一件事情他们还是很清楚的,被国民党抓去肯定没好事。
最初,国民党并没有堂而皇之地抓人,所以,刘志华也没太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他还是在杂货铺里做生意,之后他还重新回到了学校,开始继续自己的学业。
却不料,有一天正在上课,国民党的人忽然闯进来,拿着学校的花名册就开始挨个点人,点到的人立刻就被编入国民党队伍,刘志华也没能幸免。
当时刘志华依旧稀里糊涂,直到对方通知他,他现在已经成为国民党206师的士兵了。
因为刘志华等人是学生的缘故,所以对方还是给了他们一天时间,让他们回去和父母告别。当然,对方也是拿定了他们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刘志华无奈,只好强忍心中的惶恐,回到家中,对父母妻子说了这件事情。
赵春梅一听,很为丈夫担忧,国民党这样做,显然来者不善,丈夫上了前线,八成是要被人当炮灰的,这可如何是好?
强征入伍
情急之下,赵春梅劝丈夫不要到军队去,赶紧拿上行李跑吧。
但刘志华却摇摇头,他自己虽然可以逃走,可是妻子父母怎么办呢?别说自己这个小家,只要自己一逃,只怕全村都要为自己所连累,自己背负不起这样深重的罪孽。
再说,自己即便跑,又能往哪里跑呢?现在外头都在打仗,难道自己一家人能够幸免吗?
刘志华思来想去,自己唯一的办法就是乖乖地加入部队,说不定熬上几年就回来了,甚至自己在部队里能混出个人样来,光宗耀祖。
于是,刘志华含泪叮嘱赵春梅好好照顾家里,等自己回来。
到了军营之后,刘志华依然是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自己会被送去哪里。
他们先是被拉到上海训练了两三个月,但是一直没上前线。
直到12月,部队里忽然要求他们全体登船,上船之后船就一直漂流在海上,也不知过了多少天,刘志华才发现,原来自己被送到了台湾岛!
这下,他就算再迟钝,也知道大事不妙了,国民党在前线节节败退,自己被送到台湾这样一个隔山隔海的地方,想要再回家,只怕难如登天。
刘志华心如焚,甚至想过逃跑,可是,台湾方面对他们这些士兵看管很严,一旦有人露出逃跑的心思,得到的就是枪毙的惩罚。
刘志华只能继续忍受下去。他在军营里训练成绩不错,而且,因为他有一定的文化底子,所以进步很快,上级还将他送到了军校里进行深造。
但既然如此,还是要努力活下去,只有活着才有机会重新和家人团聚。
三年之后,刘志华从军校毕业,被提拔为排长,眼看前途大好,竟然有人想给他介绍对象,介绍来的是一个当护士的年轻女孩,叫做阿兰。
头次和阿兰见面,刘志华就讲明,自己没有娶妻的意愿。
但阿兰却非常执着,经常来拜访他,甚至提出要给他洗衣做饭。
刘志华被缠的没办法,便对阿兰说:“我有老婆孩子,死也不可能做对不起我老婆的事情,你就打消了这份心思吧!”
阿兰被伤了心,从那之后再也不来了,也没有人再为刘志华介绍婚事,大家都知道他心里牵挂着赵春梅。但不管再牵挂,他就是得不到回去的机会。
刘志华在军队里干了好几年,本来是备受赏识的,但因为他对在军中任职兴趣不大,也从来不抢着立功拔尖,上级渐渐对他失望了,导致他多年没有升迁。
两岸相隔
一道海峡把一家人残忍地分开,刘志华每天梦里都是自己坐着船回到家乡的场景,可醒来之后,却发现自己依旧是孤身一人。
除了等待,还是等待!刘志华不知道,自己要等多少年才能够实现自己回家团圆的愿望。
80年代的时候,两岸之间的关系缓和,也有一部分老兵受到批准,能够回到大陆探亲。
刘志华终于看到了希望,他开始写报告,希望台湾当局能够批准他回去。
但是,因为他曾经有过军官背景,所以台湾轻易不会批准,这让刘志华非常着急,他生怕两岸之间的关系又有变动,自己回家的愿望又被搁置。
所以,他每天都要给当局写报告,一写就写了将近十年。
写报告几乎成为了刘志华的一个寄托,他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下去,总有一天台湾当局会批准他回去的。
在此期间,刘志华也认识了不少和自己同样情况的老兵,他们当年因为各种原因被带来台湾,从此和家人分离,如此绝望的环境下,支撑他们活下去的,无非就是回家的信念。
他们互相鼓励着,互相安慰着,每当有一个人获得了回家的批准,众人就会为他高兴。不管是谁回去,都仿佛是带着大伙的那份心一块回去了。
刘志华也曾经拜托几个回大陆的朋友,帮自己打听打听自己家人的近况,但当时通讯不发达,打听来打听去,也没有消息。
直到1992年,刘志华终于获得了回乡探亲的批准,此时,他已经等了43年。
相逢无期
他一刻不停地坐上了船,星夜兼程返回了湖南老家。
可等回家之后,他才发现,等待自己的却是另一场悲剧。
从德林的叙述中,刘志华得知,自己被国民党带去台湾之后,家乡的父母妻女一直接不到自己的消息,父母整日忧伤,郁结在心,身体每况愈下。
1956年,二老先后染病去世,从此,家中就只剩下了赵春梅和女儿小桃。
因为丈夫迟迟不归,赵春梅也深受打击。
但她还是非常坚强地想要将小桃养育成人,而且,还把小桃送进了小学念书。
但没想到,1962年,年少的小桃放学时经过水库,正赶上暴雨天气,水深路滑,小桃一时不慎,失足跌进了水库之中,再也没救上来。
女儿的死彻底击垮了赵春梅,丈夫下落不明,公婆去世了,连唯一的精神支柱女儿也不在了,赵春梅一夜白头。
从那之后,她便精神恍惚,也没有精力再经营家中的杂货铺,很快店面就关掉了。
赵春梅整天把自己闷在家里,几年之后的一天,大家注意到赵春梅很久没出门了,便相约去她家查看,结果一推门,发现赵春梅已经倒在地上,没了呼吸。
刘志华的两个妹妹都早早嫁去了外地,前两年也都去世了,倒是有几个外甥或许还在,只不过,离得这么远,想要联系他们也不容易。
如今,这一大家子,竟然只剩下刘志华一个人活着了。
德林又带着刘志华到了山上,他的父母还有妻子都埋在村中的坟地里。
而小桃死的时候年纪比较小,按照村里的习俗,这样早年夭折的孩子不能埋进坟地,所以赵春梅在村外山脚下给女儿修了个坟。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刘志华年少求学的时候,读到《十五从军征》这首诗,心中并没有多少感想,读完也就忘了,但此刻,站在父母妻子的坟前,他却不由得想起了这首诗。
此时此刻,自己的情状不正如诗中所言吗?
他本想着能在白发苍苍的时候,还能和妻子女儿见上一面,此生无憾。却没想到,等自己回家的时候,迎接自己的却是几座荒冢孤坟。
时代的悲剧,永远隔断了重逢的机会。
关键词: 国民党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