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已经成为当下的热点话题。如何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增强老人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成了各地探索的重点。
近年来,临澧县合口镇推陈出新,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三心服务”农村养老新路子。
(相关资料图)
“孝心”:他们就像我的父母
在合口镇,老年人群体数量大,居家养老压力凸显。7月初,记者到合口镇采访发现,合口镇养老服务中心获得百姓交口称赞。
7月12日上午,合口镇养老服务中心护工罗玲早早起了床,简单收拾房间后,带上工具前往老人王本秀的房间打扫卫生。
今年81岁的王本秀,是合口镇砚水堰村人,属于特困集中供养对象。2009年,王本秀搬入合口镇养老服务中心。
“我现在吃得好、穿得好,感谢政府对我的关照。”王本秀介绍,在合口镇养老服务中心,护工每天会把可口的饭菜端到她的面前,让她感觉到这个大家庭很温暖。
“我年纪大了,腰椎间盘突出走不动,眼睛还有白内障。”王本秀告诉记者,合口镇养老服务中心派专车将她送到县第二人民医院看病。因担心她路上晕车,护工还细心给她备了晕车药。
目前,合口镇养老服务中心的护工们作息非常固定。每天早上待老人们起床,他们就立马进门搞卫生换床褥。陪老人吃完早餐后,他们会和老人们一起休闲娱乐,看电视、种菜、运动……
“在这里,我们就是尽孝心,他们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采访时,合口镇养老服务中心院长杨振军告诉记者,他们的服务理念就是把前来养老的人当成父母,好好尽一份孝心,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过上更高品质、更快乐、更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开心”:这里就是我的家
合口镇养老服务中心于2009年建立,去年经整修后有护理床位100个,现入住75位老人,其中特困集中供养对象43人。
“这是一个和谐欢乐的大家庭。”采访时,“家庭”成员黄玉珍对记者说。
三合村11组的黄玉珍今年60岁,并非特困集中供养对象。因儿子一家在长沙工作,自己又患有类风湿关节炎,行动不便,黄玉珍与家人商量后自己找到村里,希望能到合口镇养老服务中心生活。刚开始,黄玉珍的儿子不能理解,还有些担心。在仔细了解了合口镇养老服务中心的情况后,黄玉珍的儿子放心了。
“我是前年进入养老服务中心的,一到这里,我就融入到了这个大家庭。”黄玉珍告诉记者,因患类风湿关节炎腿脚不便,护工每天给她按摩大小腿。不久,她就摆脱了双拐。现在,黄玉珍偶尔还能帮忙护理行动不便的老人。
73岁的苏宏林时常在情绪低落时发脾气。除了为他做日常护理外,黄玉珍和护工们会定期开导他,冒充他已故的亲人和他聊天。合口镇养老服务中心还定期给他买一些时令水果,让他心情愉悦。每次心情恢复之后,苏宏林会主动找到罗玲,表示自己的歉意,并希望他们不要见怪。
“自老伴走后,我对生活很困惑,儿子那里我又住不惯。在这里,我身体好了,每天还能锻炼和娱乐,特别自在,和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们一起生活,感觉这里就是我的家。”黄玉珍坦言,在合口镇养老服务中心很开心。每天,她都要在朋友圈分享在该养老服务中心的生活。
“安心”:风景这边独好
“宽敞舒适的住房、手绘文化墙和健身场地、郁郁葱葱的公共绿地、明亮整洁的食堂……这里的环境很优美。”杨振军笑着向记者介绍。
“除了这些硬件外,我们还有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工作目标,就是让这里的所有人活得有价值。”合口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蒋建接过话题说,将合口镇养老服务中心进行翻修改造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新的养老模式和理念,让入住老人活出生活质量,安心在此养老;让工作人员感到工作很幸福,安心在此服务。
“多活几年没问题。”采访时,81岁的张大爷用一口地道的临澧话告诉记者,他要在90岁的时候,让重孙在这里看他和这里的工作人员“将军”。原来,张大爷平生爱好下象棋。来合口镇养老服务中心两年来,他不仅把几个室友发展成了棋友,还把3个工作人员“培养”成了象棋爱好者。
“隔三差五地陪张大爷‘将军’,成了我工作的一部分。”刚过44岁生日的罗玲在养老院已有十多年护工经历。提到陪张大爷下棋这件事,她特别自豪:“在养老院当护工,让老人们安心、开心,我感到我的工作有价值,有一种自豪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