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双减”政策,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必备的劳动能力,6月5日,株洲市二中青龙湾小学全体师生来到宁乡稻花香里农耕文化园,开展研学活动。
(资料图)
该校校长曾玉珺致辞,希望同学们在劳动体验中感悟农耕文化,鼓励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发现、探索。研学导师给同学们明确劳动任务,介绍即将参与的课程内容。
导师带领同学们参观204米长的开放式自然农耕博物馆——水稻文化长廊,了解水稻生长的12道工序;探究一粒米是怎么从田间到餐桌的;认识传统农耕用具;了解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的转变。
双轮车是劳动生产中重要的一部分,利用农具可以减少很多体力上的消耗。同学们练习独立推动着双轮车向目的地前进,体验劳动带来的乐趣。
斗笠是农民伯伯劳作时的防雨防晒用具。孩子们用自己的巧手在斗笠上绘上别出心裁的图案,描绘对自然的向往,用自己的创意让这“古物”重焕生机。
同学们体验稻田插秧,虽然满腿是泥,却乐在其中。在劳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农民伯伯的辛苦,也体会到劳动的快乐。
水稻是喜水耐水的作物,水稻的种植对水的要求很高。同学们在研学导师的带领下了解水稻的灌溉,大家团结协作,模拟“水渠”,模拟灌溉。
旋转的石磨,醇厚的米浆……大家通过小组合作,体验传统脱壳工具石磨的使用,直观了解传统的脱壳工序及原理。同学们对这简单又实用的工具表现出浓厚兴趣。
泥土是人类童年的记忆,智慧的先民用最简单的材料创造出能抵抗数十年风雨的建筑,4千多年历史的夯土技术在孩子们的手中呈现。
同学们化身为一个个“探险家”进行迷宫探险,瞧!那认真思考的表情,离找到“宝藏”不远啦。
“一粒米的旅行”沉浸式农耕研学,让学生走进实实在在的乡野,在体验劳动之余,了解耕种的劳苦,学会珍惜粮食,同时提升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既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也让他们感受到农耕文化的博大精深。
(江双凤 罗朗)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