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风和光”点亮三湘发展路——我国首个“沙戈荒”大基地外送特高压直流工程开工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 《经济参考报》6月12日刊发文章《塞上“风和光”点亮三湘发展路——我国首个“沙戈荒”大基地外送特高压直流工程开工》。文章称,塞上的“风和光”点亮三湘发展路,一个富有诗意的梦想正在从“纸面”走向“地面”。
6月11日11时38分,银川会场、长沙会场共同启动“宁电入湘”工程装置,标志着我国首个“沙戈荒”大基地外送特高压直流工程——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下称“宁夏—湖南特高压工程”)正式开工。
图为腾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一角。包兆鑫摄
(资料图)
到2025年底这条输电线路建成投运时,每年将汇集超360亿度电,瞬间输送到1600公里外的湖南省,其中超过一半是新能源电量。而这些“绿电”,主要来自于腾格里沙漠里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
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是我国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提高能源安全保供能力的重要举措。预计到2030年,我国规划建设的大基地装机总规模将达到4.55亿千瓦。
在宁夏腾格里沙漠边缘,2.8万亩的沙漠十天就被推平,架设起如蓝色海洋般的光伏板。作为全国首批首个国家千万千瓦级“沙戈荒”新能源基地,这里正在加紧建设中。
“到2025年底,这个‘沙戈荒’新能源集群规模将达到1300万千瓦,每年将产出近20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发展部副主任项丽透露。
如此好“风光”在宁夏比比皆是。作为我国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过去十年间宁夏新能源装机增长9.6倍,占比突破50%,一举超越煤电,成为第一大电源。如今,这里单位国土面积新能源装机每平方公里470千瓦,位居全国第一。
新能源呈现迅猛发展态势,预计到2025年,宁夏新能源装机将突破5500万千瓦,占总装机比例的60%以上,新能源年发电量将超过850亿千瓦时。
西部电力资源丰富,但需求不足,就地消纳难,而中东部地区则相反。湖南作为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新担当,近年来经济社会保持快速发展,预计未来几年每年用电负荷都将有300万千瓦左右的增长规模,但一次能源资源相对匮乏,区外电力供给需求强烈。
“塞上风光江南灯,千里合作一线牵。”正如湖南省省长毛伟明在开工仪式上所言,一条“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成为缓解这一能源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
宁夏—湖南特高压工程,从一个宏伟的构想到最终项目落地,仅仅历时两年多,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新能源不稳定性带给电网的巨大冲击,是一大难题。持续攻关以输送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直流送电技术难题,推进“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互动”等新技术示范应用,组织专业机构围绕新增直流输电方案、送端电源支撑、“一体化”工程示范等方面开展大量研究工作……国网宁夏电力公司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为工程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了解,宁夏—湖南特高压工程送端在宁夏中宁换流站,受端在湖南衡阳换流站,全长1634公里,途经宁夏、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湖南6个省区市,工程总投资281亿元。
同日开工的还有湖南汨罗抽水蓄能电站,新建4台30万千瓦可逆式发电机组,总投资81亿元,是国家电网在湖南建设运营的第4座抽蓄电站。这个“大号充电宝”双倍调节能力达240万千瓦,建成后可有效平抑新能源随机性、波动性影响,促进清洁能源可靠消纳。
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辛保安表示,这两项工程是促进宁夏资源优势转化、保障湖南电力供应的重点工程,推动“沙戈荒”基地大规模开发、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示范工程,服务稳增长稳就业、助力宁湘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工程。
数据显示,两项工程投产后,宁夏电力外送规模将从1400万千瓦提升至2200万千瓦,有力促进新能源开发外送和大范围优化配置。
而湖南的电力需求则将显著“解渴”。“这条通道不仅可以为三湘大地增加七分之一的电量,还可优化这一制造业大省乃至华中地区的能源供应格局,更好推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民生保障。”项丽称。
随着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西部地区一些往日荒无人烟的“沙海”,正在变为减碳的“蓝海”,越来越多的“绿电”将通过跨越几千公里的特高压工程被输送到全国各地,中西部省份“千里合作一线牵”的模式也将覆盖得越来越广。(记者王璐、于瑶)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