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洞庭湖湿地草木葱翠、生机盎然。
岳阳是湿地大市,湿地总面积达2447平方公里,占全省湿地面积的24%。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是鸟类和植物重要的栖息地和生长地。植物和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变化,也成为湿地健康状况重要监测指标。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寻访洞庭湖湿地最新发现的物种。一起解开面纱,看看这些“碧草”和“精灵”的真面目:
(资料图片)
湘阴县、岳阳县等地发现5种湖南省新纪录种
近日,湖南省生态环境农村工作站组织的洞庭湖湿地植物多样性调查(以下简称“调查”)项目在湘阴县、岳阳县、沅江等地发现了5种湖南省新纪录种。它们分别是:下江委陵菜、镇江白前、断节莎、华湖瓜草和光穗筒轴茅。
记者从湖南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此次洞庭湖全域野外调查历时两年,累计发现洞庭湖湿地维管束植物131科398属766种,并多次记录到生态向好指示物种龙舌草、沼生水马齿、苦草、黑藻等。湖南师范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植物分类领域的专家认为,该项目取得了丰富成果,摸清了洞庭湖湿地植物多样性特征及植被分布,分析了洞庭湖湿地维管束植物的区系特征,确定了洞庭湖湿地的珍稀植物种类、保护等级及分布情况,开展了植物多样性评价,成果达到国内同类调查研究的领先水平,可为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调查取得了多项重要发现,下一步将立足于调查成果,建立洞庭湖区域湿地重要植物物种分布资源数据库,加大成果应用和宣传,提高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和参与度。
1、下江委陵菜(2021年首次在湘阴县记录)
多年生草本。(学名:Potentilla limprichtii J.)根肥厚,圆柱形。花茎纤弱,基部弯曲上升,稀铺散,15-30厘米,被疏柔毛及稀疏绵毛,下部常脱落几无毛。多产于我国四川、湖北、江西,生长于河边沟边石缝中。2021年首次在湘阴县记录。
2、断节莎(2021年首次在湘阴县记录)
断节莎(学名:Cyperus odoratus Linnaeus)是莎草科、莎草属植物,具许多较硬的须根。秆粗壮,高30-120厘米,三稜形,或多或少具纵槽,平滑,下部具叶,基部膨大呈块茎。多分布于全世界热带地区;在中国产于山东、浙江、台湾。
3、华湖瓜草(2021年首次在岳阳县记录)
华湖瓜草(学名:Lipocarpha chinensis (Osbeck) Kern)为莎草科湖瓜草属植物。丛生矮小草本,无根状茎。秆纤细,高10-20厘米,直径约0.7毫米,扁,具槽,被微柔毛。主要分布于重庆,多生长于海拔400米左右的水边和沼泽中。华湖瓜草具有极强生命力,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4、光穗筒轴茅(2021年首次在沅江记录)
光穗筒轴茅(学名:Rottboellia laevispica Keng)是黍亚科筒轴茅属的植物,多年生草本。为我国特有。花果期秋季。多生长于山坡林下阴湿处。
5、镇江白前(2021年首次发现仅5株)
镇江白前(学名:Vincetoxicum sublanceolatum (Miq.) Maxim.)是萝藦科鹅绒藤属的植物。多分布在日本以及中国大陆的江苏等地,常生于山地林下。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又监测到新纪录
截至2023年3月,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记录到鸟类20目70科364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19种,Ⅱ级保护鸟类70种,省级保护鸟类124种。
据了解, 2022年洞庭湖出现持续干旱,导致洞庭湖水位和水体面积急剧下降,由于干旱,往年湿润的泥滩地和浅水域,全部皲裂,造成了大量的鱼类和底栖生物死亡,洲滩植被提前萌发生长,造成越冬候鸟栖息环境变化。生态环境的破坏,食物的短缺、栖息地的承载力减少,对越冬候鸟的越冬、栖息、觅食造成很大的影响。
为掌握东洞庭湖国家级保护区的越冬候鸟动态变化,科学评估干旱对东洞庭湖保护区栖息越冬候鸟的影响,该部门对东洞庭湖保护区进行了5次越冬候鸟同步监测,监测到7目12科60种最高值计154171只。
赶紧一起看看最新监测到的“洞庭精灵”吧—
1、白肩雕(学名:Aquila heliaca):又名御雕,是大型猛禽。体长73-84厘米。体羽黑褐色,头和颈较淡,肩部有明显的白斑,在黑褐色的体羽上极为醒目,很远即可看见,这是区别其他雕的主要特征。
美国普渡大学科学家对其羽毛进行DNA分析后发现,中亚地区的白肩雕可能是世界上最忠实的鸟类。分析显示,没有一只成年鹰会与自己的配偶失散,这种高度的忠实度在鸟类中非常少见,因为绝大部分鸟类会有多个配偶和儿女。1994年被评为全球性易危物种。不常见的季候鸟,种群数量仍在下降且已濒危。
2、小灰山椒鸟(学名:Pericrocotus cantonensis):体重16-26克,体长162-202毫米。是一种羽毛是黑、灰及白色的山椒鸟。栖于高至海拔1500米的落叶林及常绿林。常成群活动在高大的乔木树上,有时亦见在树丛间飞翔,边飞边叫,鸣声清脆。飞翔呈波状形前进。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3、赤嘴潜鸭(学名:Netta rufina):俗称大红头,是大型鸭类,个体比绿头鸭小,体长45-55厘米,体重1千克左右。雄鸟头浓栗色,具淡棕黄色羽冠。上体暗褐色,翼镜白色,嘴赤红色。主要栖息在开阔的淡水湖泊、水流较缓的江河、河流、河口地区、三角洲或盐碱湖。性迟钝而不甚怕人。不善鸣叫,常成对或小群活动,有时亦集成上百只的大群。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记者 徐 颖 整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