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有很多博物馆,但以水稻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性博物馆目前国内仅此一家。4月2日,于斯为盛看中国“好评中国·走进湖南”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一行人来到隆平水稻博物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水稻的种植,经历了从野生稻到栽培稻,从直接播种到秧苗移栽的过程,虽然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但大量的考古发现都可以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并食用稻米的地区。
在隆平水稻博物馆内,以水稻为主题,举办了三大基本陈列:《稻米香万年——中国水稻历史文化陈列》、《奇异的旅程——水稻的一生陈列》、《梦想成真——袁隆平与杂交水稻陈列》。
其中最值得参观的展览有两个,一个是主题为“稻米香万年”的中国水稻历史文化陈列,另一个则是主题为“梦想成真”的袁隆平与杂交水稻陈列。
在“稻米香万年”展厅,你不仅能细细品味水稻生长的历史,还能看到石斧、石犁、曲辕犁、蓑衣等琳琅满目的实物,一秒唤醒农耕记忆。
展厅一侧200多个形态各异、花色不同的米升让人印象深刻。这些米升形态各异,花色也有不同,商贾之家米升上刻着“公平交易”,书香门第米升上镌刻诗词歌赋,家有老人,米升上刻的就是寿星……“升斗小民、家国天下”,小小米升不但能窥见各异的家风,也透露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梦想成真”展厅,详尽介绍了袁隆平院士与杂交水稻的故事。“袁隆平院士一生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通过场景复原,再现了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在安江农校实验田里发现一株形态特优水稻的情景。这株水稻一穗达到230粒,籽粒饱满,在稻田里仿佛鹤立鸡群。通过第二年的试种,袁隆平发现这是一株天然杂交稻。它证明水稻存在杂种优势,为袁隆平日后从事水稻雄性不育试验带来启发。
该博物馆兼具人文馆、历史馆、科普馆特点,观众不仅能看到五六千年前的炭化稻谷、早期稻作农具,还能了解杂交水稻的发展和先进水稻科技。700余件文物展品,琳琅满目的实物展,石斧、石犁、铜斧、曲辕犁等农业器械一秒唤醒久违的农耕记忆,逼真的农耕场景,更是野趣十足。
在展厅里,观众不仅能看到野生稻模型、距今五六千年的炭化稻谷、早期稻作农具,还能体验环幕影院、幻影成景、360°全息投影等高科技多媒体技术融合带来的视觉震撼。从一粒稻米生长的故事,深读中华民族不懈开拓、垦殖、成长和进步的史诗。
潇湘晨报记者黎棠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