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谢璐
3月30日,长沙市“就认这个理·声声在望”“学雷锋 做表率”《雷锋日记》精句宣讲活动在长沙望城区团山湖雷锋精神教育实践基地举行,党员群众通过诗朗诵、情景剧、音乐剧独白等形式,学习《雷锋日记》经典篇目,领悟雷锋精神。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团山湖是雷锋参加基层工作的第一站,1957年11月下旬至1958年11月9日,青年雷锋在这里参与治理沩水、围垦农场。团山湖留下了多个“雷锋的第一次”,这片土地上印刻着青春朝气、无私奉献的雷锋形象。
第一次身体力行做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就拧在哪里
1957年初夏,雷锋在望城县委当通讯员,时任县委书记张兴玉用掉落路边的一颗螺丝钉教育他,“螺丝钉虽小,机器上少了却不行。在国家大事中,每个人都要自觉发挥螺丝钉作用。”这番话深深刻进了雷锋心底。
治沩历史照片。望城区乌山街道供图。
当年秋天,望城打响了一场改天换地的“战斗”——整治沩水河、围垦团山湖,全县467名干部和1.8万余名民工上阵。当时不满17岁的雷锋,正是受到“要做一颗螺丝钉”思想驱动,一再申请,来到了治沩前线。
那时候,工地上近两万人,下辖11个施工大队,排成了首尾相距20余里的“长蛇阵”,沿线尽是田间小道,道路泥泞。
治沩历史照片。望城区乌山街道供图。
通知、文件、报纸都得靠通讯员徒步送达。时值深冬,天寒地冻,无论白天深夜,只要有任务,雷锋总是坚决完成……泥泞中摔倒了,爬起来又走;风雨中衣服湿透了,靠自身热量烘干;手脚冻肿了,忍受着前行。
干好这份“送信”工作,雷锋可不满足。他来治沩前线,是要和工地一线同志们一起冲锋陷阵的!
《治沩工地报》人手不足,他主动当起“编外”发行员、送报员、读报员,送报到工地一线,为工程“加油鼓劲”;
送文件空隙,他到工地义务劳动,打硪、打老虎口……什么活累,他就干什么,脚被石头擦出了血也满不在乎;
他还当起“编外”质检员,有一次他发现一处1000多米长的大堤存在施工瑕疵,推动大堤按标准返工建设;
洪水来袭,他冲锋在前抢险,有一次涵管穿洞、河水倒灌,情况危急,水性并不好的雷锋跳入水中,堵住涵管。
就这样,雷锋用火一样的热情、火一样的斗志,把自己当成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就拧在哪里。
实现了第一个人生理想,“做个好农民耕耘祖国大地”
每年三月,春风拂过团山湖,田间地头一派人勤鸟鸣、农机“欢唱”的春耕景象。团山湖的老人们总会想起这里第一位拖拉机手——雷锋。
今天的团山湖村。望城区乌山街道供图。
“我响应党的号召,去当新式农民——决心做个好农民,驾起拖拉机耕耘祖国大地……”在荷叶坝完小的毕业典礼上,雷锋许下誓言。1958年2月,治沩工程竣工后,原本可以返回县委机关工作的雷锋,选择留下来开垦团山湖农场,实现第一个人生理想“做个好农民”。
当年,为加快团山湖农场垦殖进度,团县委号召广大青少年捐款购买拖拉机,大家几元几角,纷纷解囊响应。雷锋慷慨捐款20元,“捐款时,他的钱是用一块布包着的,有分币,有角票……”时任望城县委书记赵阳城回忆,这是雷锋参加工作一年多节余下来准备买床棉絮的钱。
“那个年代,骑自行车的都特别少,但雷锋只用了五六天时间,就学会了开拖拉机。”原团山湖农场民兵队副队长李湘枚生前回忆,每天清早,雷锋赶在师傅来之前擦好拖拉机、注好机油、检查机器是否完好、查看油箱油管有没有泄露;随师傅出车,一边给师傅当农具手、犁铧手,一边盯着师傅的一举一动。收工后,他也不回去休息,仍然坐在驾驶室模拟师傅的驾驶动作。
团山湖雷锋精神教育实践基地。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范远志 摄。
有一回,拖拉机气缸垫片烧坏了,无法开动,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配件。雷锋几经研究后,竟然找来了刻章子的老李师傅,请他照着原来垫片的大洞小孔,用凿刀在一块新铜皮上凿孔,“制造”出一块新垫片,成功修好了拖拉机。
团山湖村的老人们说:“请刻章师傅修拖拉机,也只有雷锋才想得出来,因为雷锋一心扑在革命工作上,才会生出奇思妙想。”
写下第一篇日记《雷锋七问》,“如果你是一滴水……”
新中国成立后,过往的苦难,如今的幸福,让雷锋对党充满感恩之情。来到团山湖,融入火热的生活和建设场景,他更是激情澎湃,迫切地想要用笔记录下这一切。
如今,团山湖的党员群众仍在传承弘扬雷锋精神。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范远志 摄。
雷锋选择从写日记开始练笔,“拜师”写得一手好文章的县委组织部干事彭正元,正儿八经学写日记。格式、内容、要不要拟标题等细节,亦师亦友的彭正元悉数指点,雷锋进步很快。
1958年6月7日,在《治沩工地报》的红格稿纸上,雷锋用斜斜的字体写下人生中第一篇日记:“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上……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取)者。”
这篇著名的《雷锋七问》,短短177个字,是提问,也是回答。之后,从望城到鞍钢、到部队,雷锋坚持思考人生、不断自省升华,坚定生命追求,写下大量的日记。1961年10月20日,他在日记本上写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牺牲后,部队整理他的遗物,发现了8个写满数百篇日记的日记本,包括读书体会、心得笔记、名言摘录、自我勉励、人生思索等内容,这些成为雷锋精神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说,雷锋精神是一座灯塔,那么,这座灯塔最初的信仰之光,就是在团山湖孕育,举光成炬,从这里出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