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年秋季去过一次胡林翼故居,它在益阳泉交河镇的胡家湾。那次,我人生地不熟地走了很远的冤枉路。
前天,听说胡林翼故居建好了。于是,我做足了功课,挤上了那趟开往泉交河镇的客车。
(资料图片)
开往泉交河镇的客车。图/刘文彦
天气很好,坐在车内看啥都舒坦。
车窗外面是一幅春耕图,数百米长的田埂上竖立着八块硕大的宣传牌子,上面写着“醉美益阳”“山乡巨变”,几个农民在田埂上整土,不远处的水洼地里两只白色水鸟矗立着,很是养眼。
车内则是一些返乡的老年人,大包小包堆满了原本很拥挤的车厢,他们的兴奋点是拉家常,夸自己的孩子孝顺有出息。这会儿,一群老姐姐正调侃着一位大爷,引爆了一车人的笑声。这些老姐姐都是一些烟酒型大嗓门,绝对碾压司机报站声。
看得出,这些老哥大姐经常乘坐这路客车去益阳市买东西。虽然不是一个村的,但车上偶遇次数多了,大家也就熟悉了,况且上了岁数的人需要聊天对象,既可消遣时光,又能压制内心孤寂,大家伙儿凑在一块,享受旅途快乐时光。
我身边一位老姐姐说,她儿子在美国,每月都寄钱回来,花不完,上个月的还没有花完,这个月又寄钱来了。言语中,难以掩饰内心那份自豪。
胡林翼故居导向牌。图/刘文彦
众人听了,只是一味地附和“优秀、优秀”……之后,车内难得一阵清静,打盹的打盹,遛景的遛景。
我是通过“百度”才找到这路直通泉交河镇的客车,又和胡林翼故居景点的工作人员电话联系了,得知泉交河镇还不是它的终点站,仅仅只是路过,到泉交河镇下车后,只能走路去景点,没有通往景点的车了,除非是自驾。
我惟恐错过泉交河镇这一站,便紧张不安地向身边这位“以子为荣”的老姐姐打听起来。
“老姐姐好!请问到泉交河镇还有多远?”
老姐姐很热心:“你是头次去泉交河吧?还有两站路。”
“嗯,我想去胡林翼故居看看。”
“那你不用去泉交河镇,就在下一站下车,可以抄近路到胡林翼故居。”老姐姐再三叮嘱:“下了车后,可以看到一家‘店小二酒家’,顺着酒家右边的路走就是了。”
就这样,我在泉交河的前一站下车了,沿着“店小二酒家”右边那条水泥路“走马观花”起来。很快,我过了一座石桥后,发现路边竖立着一块胡林翼故居导向牌。
清澈的小河。图/刘文彦
顺着导向牌箭头望去,前方是一条笔直且清澈见底的小河,河堤上也铺了水泥路,长达几十里,堤坡一侧是大片的稻田。
时间还早,何不顺着这条水泥路观赏春耕田野风光?
只见几头黄牛在附近的一块旱地里悠闲地晒着太阳。前方三十米处有一座石拱桥,桥的一端长着两树梅花,河面上已经呈现出拱桥和梅花倒影,很美。
悠闲的黄牛。图/刘文彦
我拿起手机,在桥的附近来回走着,不停地寻找最佳拍摄角度,不知什么时候身边多出一个老头来。
“先生,面生得很啊,从哪里来啊?”
“从市内来,去胡林翼故居看看。”
“你去胡林翼故居呀,我们这里就是胡林翼村呢,前面还有四里路就到了胡林翼故居。这条水泥路是方便自驾游客的,我们顺路,你跟我来,我家就在前面一点。”
顺着他指的方向,我看到了前面百米处有一座很漂亮的平房。
老头说,他姓谭,今年70岁了。他说他儿子在广州成家了,老伴也去广州带孙子了,他一个人在村里过日子,田地出租了,平时自己种点小菜、买点油米,日子倒也舒坦。
等待春耕的农田。图/刘文彦
道别老谭,我继续朝前走着,我注意到沿途的村民住房条件非常好,设计精美,整齐划一,而且文艺范儿足。
前面不远,是一所村办小学校,有运动场,有教学楼,和城里的学校别无二致。
村委会就在学校旁边,是一栋三层楼建筑,有三三两两年轻干部进出,“建设美丽乡村”宣传栏醒目,上面有所有村干部相片和姓名。
通往胡林翼故居的这条水泥路感觉比想象中的远,经过村办小学校和胡林翼村委会后,又走了大约二十分钟,总算看到路边有一座木制牌坊,上面刻有“胡林翼村”几个红色大字,牌坊的后面是一家蛮气派的“农家乐”型休闲庄园。
再往前走五十米,就到了胡林翼故居景点。远远望去,这个景点是一处很大的明清建筑风格的院落,依山傍水,院前是一口水塘,背靠一座竹山,是一块真正的风水宝地。
景点前有停车场,还有一座售票亭,门票40元一张,60岁以上的半价。
算上从市内坐车到泉交河镇,再步行到胡林翼故居景点,总共用了3个多小时。
通过大院正门检票前,可以看到正门两根门柱上刻有胡林翼的座右铭——“欲正人心,引为己任。”
走进大院,迎面而来的是一道堂屋院排水暗沟,这道排水暗沟由青砖拼砌而成,呈拱洞形状,简洁实用,构造朴素,为当时益阳民间普通居民建筑建造技术的例证,也是胡林翼故居中唯一保留下来的地下排水系统的构件。
刻有“胡林翼村”的木质牌坊。图/刘文彦
经过排水沟便到了堂屋的天井里,天井中央摆放着一个麻石打造的大缸。往前走,到了堂屋大厅,大厅居中的墙壁位置是一幅裱好的对联,横批“功在桑梓”鎏金,对联下方有一供桌。
胡林翼故居是以堂屋为中心布局设计的,堂屋的前后左右分为几大展区,即经世致用展区、立己正人展区,以及胡林翼当年生活与学习展区。
经世致用展区陈列的是胡林翼受湖湘文化熏陶,心怀天下,勤勉不息,进德修身,济世爱民等片段,反映其牢记父辈的教诲,不断磨砺自我,在动荡岁月中,彰显出力挽狂澜的才智,以及整顿吏治、理财兴学、选贤任能,由一个文弱书生成长为中兴名臣的过程。
立己正人展区展示的是咸丰八年(1858)胡林翼写下的“欲正人心,引为己任”座右铭、胡家祖训家规、胡父的《弟子箴言》,以及胡林翼创办箴言学院过程,体现出了胡林翼继承家族“端敏恒毅,公勇勤朴”的朴实风格。
胡林翼当年生活与学习展区陈列有胡林翼出生房、正房、书房、灶房、农具房、膳食房、猪栏和牛栏等等。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胡林翼故居是重修的,是前几年由各级文物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出资、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对胡林翼故居进行了修复,也就是现在看到的样子。
游览胡林翼故居,仿佛穿越历史时空,让我们走进胡林翼跌宕起伏的传奇一生。
胡林翼故居景点建筑群。图/刘文彦
胡林翼,生于1812年,湖南益阳人。他父亲叫胡达源,考取过进士,官至从二品的内阁学士。胡林翼出身官宦世家,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1836年,胡林翼第一次进京参加会试,如囊中取物般考取了进士,点了翰林,那年他24岁。
胡林翼少年得志,一度自我膨胀,纵情灯红酒绿生活,走过一段作死路。直到1840年那场乡试舞弊案爆发,才令胡林翼幡然醒悟、浪子回头。那次乡试,胡林翼担任副考官,虽然是主考官作弊,但胡林翼也受到牵连。事情发生以后,对胡父打击很大,又急又气,第二年就因忧郁成疾而离世。胡林翼对此痛心疾首,下定决心痛改前非,发奋读书。
父亲病逝后,胡林翼随即按照清朝的礼仪制度,辞去官职,返乡为父亲守孝3年。
守孝期满,胡林翼回到了京城,等候朝廷重新任命。但那时的官员人满为患,胡林翼呆在京城候补官缺,将面临一个漫长的过程。他是一个干大事的人,不愿意将时间耗在漫长的等待中,于是便走了另外一条路,即在家属和学生的资助下,花了很多两银子,捐了一个知府。因为胡林翼做官是为了干一番事业,便有意选择了当时最贫穷、最偏远的贵州,而且在赴任前“遍谒先茔,誓不取官中一钱自肥以贻前人羞”。
胡林翼故居。图/刘文彦
接下来的几年,胡林翼因率部剿匪有功,被提拔为贵东道员(正四品)。多年来在贵州的地方治理和军事斗争经验,在他接下来协助曾国藩对太平军作战派上了用场。
1854年,胡林翼奉命率部来到湖北、湖南一带,协助曾国藩与太平军作战。由此,胡林翼跨入了他人生的辉煌阶段,他成为了改变当时中国社会走向的一个关键性人物,成为了晚清中兴名臣。
比如,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得到发挥,在与太平军作战中,率部连克武昌、安庆等战略要地,一举逆转清军作战不利态势。又如,虚己下人、协调关系、举荐人才的风格和能力得以施展。左宗棠是他举荐的,攻打武昌的悍将罗泽南是他举荐的。还有,曾国藩1857年被朝廷剥夺兵权、困守老家守丧,如果不是胡林翼抓住机会再次举荐,也就不会有随后而来的改变历史走向的“曾胡联手图皖”事件了。这些被他举荐过的人,是能够在改变中国历史走向过程中产生极大影响力的重量级人物。他很全面,可惜英年早逝,病故于湖北武昌,年仅49岁。
胡林翼死后,清朝追赠总督官职,授太子太保头衔(从一品,虚职),赐谥号“文忠”,赏一等轻车都尉世职。
胡林翼画像。图/刘文彦
走出大院,心中颇多感慨。
“胡林翼故居”是有灵魂的,这便是家国情怀,是一种积极入世向未来的担当和态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种在胡林翼身上传承下来的中国知识分子以“家国天下”为己任的文化传统不能断层。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