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普通的树苗长成大树,需要十年,36岁的侯长亮用了11年的时间扎根乡村,用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小“树苗“,给山里的孩子带来了走出大山的希望。
2月26日,因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国家免费营养餐给山区孩子带来变化的视频而再次出现在网友面前的侯常亮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支教的这11年,他深知乡村教育的艰难,尤其是偏远山村,也深知乡村教育最缺的就是老师。
穷人家小伙放弃高薪工作选择去山区支教
(资料图片)
在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农村出生长大的侯长亮,从小家庭环境就十分困难。为了生计,侯长亮的大哥早早便辍了学,外出打工。侯长亮是家里唯一有“出息”的孩子,考大学时,他选择报考了计算机相关专业,就是因为这个专业“赚的多”。
2011年,读大四的侯长亮总觉得选择人生方向的时候缺了点什么,直到他在网上看到“西部计划“志愿书。“我从小家庭条件不好,对山里的那种生活感同身受。”侯长亮告诉北青报记者,“西部计划”让他想起了儿时的过往,想起了他求学时的种种不易,“我自己曾经淋过雨,就想着替别人打伞。”就这样,侯长亮毅然决然选择放弃了计算机领域的高薪工作,踏上去广西河池支教的路。
侯长亮告诉北青报记者,他刚到广西支教的时侯,让他最为震惊的不是条件有多差,而是学生的辍学率,他教的四年级有69名学生,其中就有6名同学辍学。为了让孩子们接受教育,在支教的前两年,侯长亮大部分课余时间都在家访。
为了留住学生,他还经常和学生家长一起干农活。在广西的支教的四年,侯长亮对于教育的热情并没有因为条件艰苦而削弱半分,相反的是,他有了想要传播教育意识的想法。
2015年,侯长亮支教的故事被媒体报道后,他被评为了“广西公民楷模十大新闻人物”。对于获奖,侯长亮有些忐忑不安,“我才四年,比起那些在偏远乡村坚守多年的老师,我又算什么?”在纠结了几个月以后,侯长亮离开了自己在广西支教的第二届学生。“这些第二届学生创造了学校的历史,我舍不得离开。”但想到那些容易使他迷失的荣誉,侯长亮咬咬牙还是选择了离开。
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让他选择继续支教
这一次,侯长亮去了更加偏远的贵州鸡坡小学。侯长亮告诉北青报记者,鸡坡小学校舍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被破坏得十分严重,到了无法使用的地步,孩子们只能在村民家中或者在活动板房中读书。
“学校还在修建时我去当地走访,那些孩子们就会从门口往里面看。”这样的场景让侯长亮意识到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他当即告诉孩子们,自己会在下学期时来教他们读书,“不敢相信的他们四处传,好多学生来向我们求证。”侯长亮告诉北青报记者,这让他坚定了要来鸡坡小学支教的决心。
侯长亮在贵州毕节待了两年,他告诉北青报记者,这段支教生涯,当地是没有给他任何费用的,支撑他教书的是一对四川成都的企业夫妻。谈及他们,侯长亮坦言是许许多多这样的爱心人士,支持了他们这些在偏远山村的老师。
在鸡坡小学陆陆续续来了七八位新老师后,侯长亮觉得,那里的老师差不多已经够了,便选择了离开。
哪里缺老师就去哪 支教过程中结识妻子
“哪里缺老师,我就去哪。”2017年侯长亮联系做公益的朋友,去往了云南昭通的向阳小学。向阳小学的条件是侯长亮支教过的学校里最差的一个,一到四年级,一共四个班,150多名学生,只有3名代课教师,教室就是在村民家租的四间民房里。一开始上课,学生们甚至都不知道打铃代表什么意思。
为了让学生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可以看上课外书,侯长亮在网上发了求助信息。书一本本地邮寄过来,但因为没有路,这些书只能送到最近的镇子,或者送到附近的街上,然后再由侯长亮背着背篓走2个多小时的山路将书运到山上。直到2019年,山里修了路,情况才得以改善。
在向阳小学支教的过程中,侯长亮结识了妻子雷宇丹。2020年,侯长亮和雷宇丹结婚了,十年前,他教的学生们成了他现在的伴郎伴娘。侯长亮和雷宇丹还在学校和学生们一起拍了婚纱照,这组没有华丽装饰且并不专业的照片却被网友称为“最美婚纱照”。
“学生记着我,我牵挂着学生,我们之间的情感,不单纯是因为我给他们上课。”最令侯长亮担心的是乡村的辍学率,在几年教书期间,他不记得家访过多少次,走过多少山路,拦车劝过多少想要进城打工的学生,“为了让家长和学生们重视读书,我经常去帮学生家干农活。”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与学生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这些情感中也不只有师生情。
支教11年见证偏远山区变化 希望更多优秀人才来帮助山村教育
2022年7月13日,侯长亮结束了山村支教回到了邵阳老家,11年的支教经历让他见证了偏远山区的变化,对国家营养餐也感受颇多。侯长亮告诉北青报记者,以前山区的学生会面临学校吃饭难的问题,他们需要从家里带粮食和柴,后来孩子们能享受国家的免费营养餐,补助标准从最初每个学生一天3元,逐渐提高到现在的一天5元,孩子们再也不用带粮食去上学了。
侯长亮说,虽然他现在没有再教学生,但仍然从事着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支教的这11年,我深知乡村教育的艰难,尤其是偏远山村。我也深知教育最缺的、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的老师,没有好的老师再豪华的教学楼不过是水泥堆。”侯长亮说,“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根火柴、成为一把火去点燃更多的爱心来关注并支持山村教育。”
侯长亮表示,他自己的力量有限,但还是希望能影响更多优秀的人才来帮助山村教育。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天琪 实习生 张僖娥
供图/侯长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