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热闹喧嚣的黄兴路,拐进幽静的湘春巷,在离店面还有一定距离的地方,就能闻到面包的香气。
这里是吧赫西点,因“无声面包店”的故事被人熟知,让这家隐匿在小巷中的小店有了稳定的客流,甚至成为长沙小有名气的网红店。
(相关资料图)
去年5月,这家店铺的创始人吴正荣夫妇结束了二十年的中国生活,回到德国。新店长何墨凯是来自德国莱比锡大学的汉学博士,他的妻子哈娜是天津人,在英国、德国都有工作经历,此前两人在宁夏当小学老师,“当时也是偶然的机会,知道了这家店。我们是去年3月1日过来的,马上就一年了。”哈娜说。
店铺为听障人士提供就业和培训机会的初衷不变,一年的时间过去,如今店铺运营较好,“我们也是想让大家看到,就算店里的员工是聋哑人,也是能把店经营好的。”
从教师到面包师,这位德国男子接手“无声”面包店
工作日的下午,在吧赫西点的后厨,何墨凯和员工正忙得热火朝天。店内的布置一如从前,墙上的老照片像是讲述着一个个故事,暖黄色的灯让人感觉分外温暖。
2011年,来自德国的吴正荣开始在长沙经营一家面包店。因为“吧赫”是德语面包“Bach”的音译,又与自己喜欢的作曲家巴赫同名,由此取名为“吧赫西点”。思乡心切的吴正荣夫妇选择去年回国,和家人团聚,在家乡继续从事残障人士就业培训工作。
哈娜和丈夫2010年在天津因工作相识,2011年两人在德国结婚,之后两人长期在德国生活。“我父亲在天津,老人岁数大了,我也希望能照顾父亲一点,回国工作的话,即使不在天津,也能方便一点。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孩子可以学中文。”哈娜介绍,2019年,两人来到中国,在宁夏银川当小学老师。
“我很喜欢当老师,但是我心里一直有一个愿望,希望可以通过手工去从事一些工作。”何墨凯说。2021年下半年,哈娜无意中知道了这家面包店,“当时就给他写了封邮件,当时主要是想让吴正荣给我们推荐有没有合适的工作。”哈娜记得很清楚,“他过了三周才回信给我。”在回信的最后一句,吴正荣提到,他2022年准备回国,目前店铺正在找人。何墨凯和哈娜都很喜欢手工,此前哈娜便十分热爱烘焙,两人决定试一试。
2021年12月,两人来到店里实地看了店铺的相关情况,“待了一周,我们觉得可以来,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想让大家看到,员工是聋哑人也能把店经营好”
2022年3月,在吴正荣回国前的2个月,何墨凯夫妇带着两个女儿一起来到长沙,学习产品制作、店铺运营,也学着和聋哑员工们相处。
“现在我的手语水平也进步了不少,手语词汇方面也在慢慢变多,一年前我什么都不会,现在最起码能知道他们在跟我说什么。”何墨凯的店里目前有10名员工,其中一人是学徒,“或许是聋哑人的缘故,他们做起事来非常专注认真。”
除了店里原有的经典产品,哈娜还带着他们推出了一些新产品,例如三层巧克力芝士、椰蓉卷、蛋糕等,为了让员工们更直观地了解制作过程,哈娜会将步骤画成一些图,再配上文字,“这样他们就能一目了然。”
何墨凯和哈娜当初之所以选择接手此店,两人和吴正荣的观念十分契合,“我们的主要目的是给这些残疾人提供就业就会,不能为了盈利就降低成本,我们都是用最好的食材,减少添加剂,也让顾客放心。”
如今,快一年的时间过去,两人也将门店经营得不错,“其实也是想让大家看到,店里是可以招聘聋哑人的,不一定会有亏损,也能把门店经营好。”湘春巷里的这家面包店依旧会亮着暖黄色的灯,为更多的听障人士的生活带去勇气和温暖。
潇湘晨报记者张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