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彭可心
在湖南21.1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哪里能种粮、哪里能搞建设、哪里只能生态保护?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省自然资源厅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贯彻“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规划理念,对湖南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和修复进行统筹安排和总体部署。
“最大程度发挥有限国土空间价值,加快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美丽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国土空间新格局。”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系统谋划、全局安排,省自然资源厅持续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现代化新湖南建设提供要素保障。
(长株潭中央绿心公园规划设计图。通讯员 摄)
以人为本,创造高品质生活(小标题)
“长株潭都市圈”的每个大动作,每次都在网络刷屏。工作生活在“圈”里,吃住行娱好不好,跟每个“圈内人”息息相关。
作为目前国内唯一的大型城市群绿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群绿心,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规划设计尤其引人注目。
未来的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长什么样?围绕“保值增值”、共建“全域美丽大花园”目标,着力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生命共同体和“生态、生产、生活”的三生融合空间,力促“山水精华、田园风光、共建共享、多彩呈现”。
“要把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打造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城市群生态绿心、彰显湖湘特色的长株潭中央客厅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高品质共享空间。”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说。
有温度的空间规划设计,折射出省自然资源厅“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理念。
今年,全省将围绕创造高品质生活,着重补齐城市规划建设短板。对标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将加快市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专项规划编制,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
同时,指导地方规划引领有序开展城市更新,优化用地和空间结构,补齐和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完善公共开放空间和慢行系统,建设更有人情味的街区、更有温度的城市。
(湖南省“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图。通讯员 摄)
“三区三线”,绘好现代化底图(小标题)
2022年9月30日,我省“三区三线”划定成果获自然资源部批准,并正式启用。
“三区三线”,是指根据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空间三个区域,分别对应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坚决服务强省会战略,优先保障湘江新区、长株潭都市圈及两个省域副中心发展。”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梳理出各级各类重大项目后,将它们纳入规划妥善解决涉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难题,让划定更加科学合理、贴近实际,真正助力地方经济建设大局。
按照“先农田、再生态、后城镇”的原则,省自然资源厅通过综合分析,优化布局,重点保障“十四五”时期“两新一重”“三大支撑”项目2819个18.89万公顷,确需建设的市县重点项目5269个30.46万公顷;全省带位置足额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确保生态保护红线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促进城市有序、适度、紧凑发展。
(花垣县十八洞村规划。通讯员 摄)
科学规划,打造特色美丽村(小标题)
眼下,花垣县十八洞村,春意融融。蜿蜒的石板路平整洁净,青瓦木屋错落雅致,村民正排练迎宾鼓舞,为即将到来的旅游旺季做准备。
打造特色美丽村庄,科学规划不可或缺。
省自然资源厅“跳出十八洞,做优十八洞”,实现区域资源联动的品牌共建。“倾斜摄影+三维扫描+数字沙盘”的“十八洞数字化平台”建立起来,成为乡村脱贫致富的典范,为全省提供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精准规划模式。
另外一头,益阳市赫山区泉交河镇五村村庄规划,打破竹泉山村、新松树桥村、来仪湖村、奎星村和新林村等5村村界壁垒,融村连片,形成“一统五村”总体规划。通过产业融合、设施共享、资源激活、项目带动、治理联动五大规划策略,该片区已成为“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湖南自然资源部门村庄规划和服务提升工程正在陆续推进。
今年,省自然资源厅将选派新一批村庄规划综合服务团,前往各市州村庄,基本完成乡村振兴示范村、帮扶村村庄规划编制。全面推行村庄规划“一师两员”制度,带动培养本地规划人才。
我省将编制完成4400个村庄规划,全省村庄规划应编尽编,基本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通过规划引导,致力实现村庄布局有蓝图、耕地保护有实效、村民建房有保障、产业发展有空间、建设项目有安排、乡村环境有整治、村庄风貌有管控、人居环境有提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