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腊月二十九,我来到了浏阳中和镇的雅山村,准备在这里过年,放下行旅,我就去寻找这里在的年味。一走进这个村子我看到的是,东家、西家、南家、北家各有各家的年味,于是我从东家走到西家,又从南家走到北家,当了一天“年味巡视员”,了解了这个村子的些许年味。
东家人杀年猪
杀猪是农村年味最具代表的一种。这东家养了一头500斤大肥猪等着儿孙们回家杀。我也赶上了这次热闹,东家人调侃着说,我们雅山村有一句俗话说,“有钱没钱,杀猪过年”,还有一句就是“杀年猪,过肥年”。
(资料图)
曾经,杀猪过年在农村是一个传统习俗。今天是东家最忙碌的日子,更是一种过年的标签。东家的主人一大早就给一口柴火灶大锅倒满了水,然后把水烧开,等着猪匠们。杀年猪是农村人在农历年末的最后一件大事,因为平日里很少有机会将猪肉吃过尽兴,只有在这个时候可敞开肚子大块吃肉。他们这里杀年猪有点像办喜事一样热闹,一年又一年都是如此,这才算真正的年味儿。可以说,在农村只有杀了年猪,肉香滚滚才是年,真正的年味从杀年猪开始。
西家人打豆腐
雅山村的农民过年打豆腐是因为“豆腐”与“头富”谐音,寄予人们新年要富贵的心愿。在农村有“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的顺口溜。这是一个由来已久的传统。我和西家老板聊着打豆腐的话题,他不急不慢的跟我说,要豆腐好吃,首先是要自家种的黄豆,然后就是有一点技术含量,主要的技术在石膏,石膏分生石膏和熟石膏,熟石膏是要经过柴火烧熟以后捣碎,这样做出来的豆腐就嫩,最好吃。如果是要吃豆腐老和做霉豆腐,就一定要用熟石膏,如果是做油豆腐,那就要用生石膏。对于农村人来说,他们都是自己种豆,做出自己家里最环保的、最香、最有年味的豆腐,让在外地工作回家的儿女们、儿孙们好好吃上,就选择在过年的时候打豆腐。
南家人熏晒腊肉
至真至朴,最地道的雅山村美味就是熏、晒腊肉。他们这里腊肉最看重的就是原汁原味、传统工艺,不会放任何添加剂,因为是自己家里人吃,猪都是自己家里用煮的熟食喂养大的,绿色环保 ,熏制的材料以米糠为主,再加上一些茶籽壳增香。南家人告诉我:首先把盐放在铁锅里炒黄,然后把一块一块的肉放盐里去拌匀放缸里四五天,再拿出来晒,晒干水份,然后就按上面的方法去熏,熏的最短时间是十多天,最长是一个月,这样可以保证熏制入味,而不是市面上一些快速熏制的“工业腊肉”。这就是真正舌尖上的“年味” 。
北家人围炉烤火
从古至今,乡村流传着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柴排在第一位。可在雅山村这里的家家户户都准备好多好多的大柴块,村们民堆放的柴块,非常整齐。准备过年的时侯,一家人团聚,坐在一起烤火聊天,畅谈,增进感情,是一家人的快乐。北家人告诉我,这个堆柴也有讲究和技术的,他说:“首先把长的锯短,再用斧头劈开,堆放时,因柴块长短不一,需外齐内不齐,这样看上去才会整整齐齐。”
堆柴块就像是我们雅山村里田园诗画的一部分,沿着自家墙壁堆成一种“柴艺”微景观,扮靓新农村。我问北家人,你们这里柴块堆这么有讲究是不是有什么寓意?北家人回答我说:“这是祖辈传下来的墙外堆放大柴块的习俗,传说柴旺则财旺。”所以,家家户户都在比,看谁家的柴块堆得整齐,堆放得多。农民堆放的柴块,确实非常整齐,我一路走过去,看到的就是雅山村里另一道靓丽的风景,听说还吸引好多城里人驻足留影。细细品味,不禁让人感叹!
在我要回家的时侯,无意中看到有一家人正在炸白糖糯米砣,我以为是在做糍粑,原来不是,于是我就问起主人,主人说,我们这里有打糍粑的传统习俗,打糍粑需要劳动力,因我们家的劳动力都到外面打工去了,我为了不失年味,我只能用糯米粉,就做起简单的白糖糯米砣代替糍粑,几步就搞定:用糯米粉加入清水,加点白糖,边加边搅动成絮状,均匀揉成光滑的糯米团,然后把糯米面揉成小长条状放油锅里去炸,炸至两面黄色即可。味道和糍粑相差不大,一样好吃。
在雅山村这里,杀年猪、熏腊肉、打豆腐、围炉烤大火,都在春节前完成,而且就在每家每户,简单、温暖、可贵!舌尖上的每一种“年味”里,它凝聚着游子对家乡味道的眷恋,凝聚着游子的思念,凝聚着浓浓的乡愁。“年味”不单是美食,它的背后,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情。
图/文:红网论坛@梦越芳园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