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静
50年前,长沙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震惊中外,这座西汉“文化宝库”让当代的我们得以窥见两千年前的社会万象。“我们有义务让千年‘国宝’焕发新彩。”省政协委员易鹰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意味着以数字技术为承载展现全景文化,推动历史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将迎来大好时机。
因此,易鹰联合省政协委员陈刚、梁仲、刘汇、李舜等提交提案,建议以马王堆汉墓发现发掘50周年为契机,抢抓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机遇,打通文博、文旅、文创产业链,让文物“活”起来、文旅“兴”起来、文创“火”起来,推进长沙历史文化名城汉文化中心建设。
(资料图片)
【提案解码】
“国宝”考古成果开发亟待统筹
在湖南博物院,一部名为《一念·辛追梦》的京剧拂开历史的尘埃,以1∶1复刻出土文物式样及动态化、多层次的光影效果,让观众沉浸式体验马王堆汉墓的历史厚重感。
“将历史文物复原展示与中国传统艺术京剧表演相结合,以科技赋能舞台是马王堆考古成果开发的积极成效之一。”易鹰介绍,2017年新馆对外开放以来,湖南博物院还先后推出了“名人讲解AR导览”、VR数字体验馆、马王堆文创元素数字藏品及大型原创数字展和三维原创“云展览”,推动“云游”成为新的时尚引领。
在文创周边方面,湖南博物院先后推出了10余个系列1064款文创产品,获得各类奖项10余个,特别是依托“马王堆”“守卫狸”“君幸酒”等文物IP,打造了多款有特色、有价值、有内涵的文化创意产品。
“不过,马王堆考古成果开发还存在整体规划开发程度、考古原址保护利用、‘文博+文旅+文创’融合深度不够等问题。”通过多次实地调研走访,结合自己此前在芙蓉区借助马王堆汉墓遗址保护开发修建古汉路、汉桥和辛追夫人广场,以及打造汉文化历史街区的工作经历,易鹰对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入的思考。
易鹰认为,马王堆汉墓考古成果开发应用缺乏整体性、战略性思考及成果整合利用的统筹。当前,湖南博物院、湖南烈士公园、马王堆汉文化广场及与之一河之隔的马栏山公园等,尚未形成联动融合趋势。
【委员建议】
打造现象级马王堆数字文化IP
“要探索共享共创,推动‘文博+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易鹰认为,应支持社会力量参与马王堆文物保护开发利用,打造连接文物与个人、文博机构与其他单位、文博管理者与社会大众的“共享共创”。
易鹰建议推动文旅全域融合,支持湖南博物院、湖南烈士公园、浏阳河、马栏山公园联动共创发展,变“单打独斗”为“联合作战”,形成入博观展、入园休闲、沿河游览、入区体验的“四位一体”实景体验。同时,跨区域统筹整合湖南博物院、芙蓉区古汉路汉文化主题街区、马王堆汉墓遗址、望城区汉长沙国考古遗址公园等资源,将长沙打造成具有世界影响的“汉文化中心”。
就如何实现马王堆文化“出圈”,易鹰建议,可以参考马栏山出品的《登场了!敦煌》等,创作全景式人文综艺节目《登场了!马王堆》爆款节目,将马王堆文物背后的故事与数字媒介相结合,激发观众情感共鸣。还可以打造“马王堆元宇宙”空间,运用数字孪生技术让辛追夫人、马王堆文物及汉文化历史街区在元宇宙时空中再现,让观众喜欢看、看得懂。
“‘让文物活起来’的基础是数字基因库,核心是‘创造性转化’。”易鹰表示,要实现文化遗产从实物“存量”转换为数据“增量”,加快文化遗产向文化资产转化。比如打造文博新基建,对马王堆文物、马王堆汉墓遗址、古籍等进行数字化存档;用虚拟数字复原楚汉名城长沙的汉文化生活场景,创造大量新消费场景,为马王堆文化遗产商业变现探索路径;建设“湖南文化遗产数字基金库”,作为IP开源共享平台,探索形成马王堆文物数字活化路径,助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象级马王堆数字文化IP。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