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如果说医务人员是冲锋陷阵的“战士”,那么急诊科就是他们与病毒短兵相接的“前沿阵地”,他们深知自己身上的责任。面对首轮疫情高峰的冲击,宝山区各医院急诊科作为医院抗疫抢救的前沿阵地,工作量、工作强度都呈现出成倍的增长,每个诊室门口都排着长队,医务人员如闪电侠时而在抢救、时而在注射、时而去接收120转运患者……
近一周,宝山医院急诊科就诊患者持续攀升,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日均急诊量近1000人次,相比2022年11月日均450人次增长明显。12月28日,医院急诊量达到1008人次,创下新高。
连日来,急诊和发热门诊就诊量猛涨,两科室面临医护减员和病例暴增的双重救治压力,宝山医院急诊医学科谭美春主任日夜不停协调、应对就医高峰与重症高峰“双峰”的到来。急诊护士长张兵上一秒还在给卧床的老年患者轻柔地输液,下一秒就因止不住的咳嗽急忙跑出去调整,在快速“恢复”后又继续投入到工作中……每一个红红的脸颊背后,有正经历着发烧的煎熬,也有对咳喘的忍耐,更有对患者的全意守护。
为应对门急诊高峰,内科、骨伤科、针灸、眼科、耳鼻喉科、皮肤、口腔、妇科等科室纷纷前来支援。面对门急诊高峰及呼吸科高峰,门急诊办公室根据接诊量情况,动态调整重点岗位人员,以内科为主诊医师,其他系统协助看诊。依照“大体不分科、细处有专科”的方案,建立各个内科专科联动的机制,除每日安排专人帮班一起看诊外,医院根据实时挂号及接诊情况,将急诊患者分流到各个内科。各专科分流量约占日间急诊挂号量的半数以上,有效缓解急诊压力。
“哪里不舒服?有基础疾病吗?有没有咽痛、咳嗽等症状……”在仁济宝山分院急诊科诊室,陈盈泰医生一边向患者询问着情况,一边迅速为患者评估病情,做出诊断,并告知患者如何治疗。“陈医生,120送来抢救患者”,此时,急诊护士急忙呼叫陈医生,陈医生立马冲进了抢救室,“测量指端血氧饱和度,完善心电图检查,开通静脉通路,肌注退烧药物”…… 经过一系列紧张有序的抢救,患者病情暂时稳定。随后,他又脚步匆匆地赶去为下一位患者问诊。
“这段时间重症患者数量增加,护理难度非常大,对我们的技术要求也非常高,需要百分百的仔细、专注。”急诊护士长蔡丽萍说,“我们只能白加夜的上班,医院考虑到人手紧张给我们调配了人员过来帮忙。” 随着阳性患者增多,急诊科越来越忙,医护人员开始接连感染,急诊科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艰难时刻。发烧的、咳嗽的……但大家都在顶着、扛着,没有一个人退缩。
急诊之急,牵动着医院上下的心。在全院各科室人手紧缺的情况下,来自全院各个科室、病区的医护们和急诊医护一起,临时组建团队,大家互相抱团,彼此鼓励,无所畏惧,一路前行。
疫情在前,责任在肩。急诊科并不是特例,相反,他们是疫情时期每一位医护人员的缩影。高强度、高风险、高负荷的工作背后,是医务人员的一份职业道德。
在这里,我们更要呼吁社会广大民众多理解和关心我们的医护人员,新冠疫情三年以来,始终都是这些勇毅“大白”冲在一线,目前更是在医院防守最后一线。众志成城防疫情,克服万难守病患,没有度过不了的寒冬,更没有来临不了的暖春,希望大家齐心协力,携手共渡难关!
(来源:上海宝山)
关键词: 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