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洪虹 实习生 冯子凝 曾惠玲 通讯员 彭毓妍
12月7日,寒意在清晨的长沙蔓延。早上6时,郭佩如准时起床,简单洗漱后穿上厚厚的羽绒服出门。在公交站等待10分钟后,她坐上了314路公交车。
一个多小时的公交从河东到河西,把她送到10公里外的黄仲媛家里。迎接她的是刚热起来的炉子和黄仲媛熟悉的笑脸,“来啦,快进来暖一暖。”
【资料图】
这是两位老人温馨晚年生活的一个小镜头,也是85岁的郭佩如与79岁的黄仲媛相伴的第十年。
相识相伴,从陌路成亲人
十年前,75岁的郭佩如在困境中遇到了69岁的黄仲媛。
2012年,郭佩如的儿子和丈夫相继离世,只留下一个女儿常年在外打工。郭佩如成了独居老人。
“当时我丈夫也刚刚离世,一个朋友听说了她的事把我叫去她家玩,想让我们互相有个伴。”黄仲媛回忆起第一次见到郭佩如的场景,仍忍不住落泪。当天,黄仲媛便决定承担起照顾郭佩如的责任。黄仲媛与郭佩如都居住在望月湖街道,虽然分属岳龙社区和湖中社区,但房子相隔不过一条巷子宽的距离。
“当时我身体不好,只能整天躺在家里等着黄娭毑来。她每天都会把饭菜做好送到我家,一天三顿,从不迟到。”在好邻居黄仲媛的悉心照料下,郭佩如身体逐渐转好,黄仲媛便提出让郭佩如来家里吃饭。“我知道她怕自己身体恢复后,我就不照顾她了,但怎么会呢。”黄仲媛笑着说,“大家都是朋友了,而且她过来吃饭也就是加一双筷子的小事。”
天气好的时候,黄仲媛会在院子里“设宴”款待邻居,准备一些小零嘴,让周围的邻居都一起过来聊天娱乐,特别热闹。“我的前半生几乎没有朋友,认识黄娭毑,我的生活才有了光彩。”郭佩如告诉记者,这十年来,黄娭毑带来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多的是点亮了她的生活。
“黄娭毑家是我们街道的文明家庭,她非常热心、热情,很多邻居愿意在她家里坐着聊天,买菜后路过她家都宁愿把菜摘完再回家。”岳龙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娲说,两位老人守望相助的故事早已在望月湖成为美谈,社区也经常用她们的故事影响、带动年轻志愿者。
“角色”互换,以真心换真心
去年9月,郭佩如的女儿回乡创业,把母亲接到河东照顾。让所有人意外的是,第二天早上8时,84岁的郭佩如准时出现在了黄仲媛门口,和她一起准备早餐。
“搬走的那天我就下定决心,不会让距离隔断我们的友谊。我让女儿带我坐了两遍公交,熟悉路线,虽然距离远了点,但我不觉得辛苦。”就这样,郭佩如坚持每天公交往返黄仲媛家中,直到现在。
在郭佩如心中,黄仲媛永远健康乐观,做事爽快麻利。黄仲媛年轻时在供销社上班,一辈子坚强、干练,很少生病,走起路来也风风火火。
今年8月,黄仲媛外出倒垃圾时一个不留神被脚下的凳子绊倒,躺在地上半天没起来,直到被路过的邻居发现送往望月湖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医生说伤势不轻,需要住院12天。
这12天里,两人“角色”互换,85岁的郭佩如承担起了照顾黄仲媛的责任:不会做饭,郭佩如便去相熟的邻居家购买一日三餐;不会按摩,但郭佩如会每天为黄仲媛擦身清洗;怕黄仲媛无聊,郭佩如每天都会待到末班车的时间才离开病房……岳龙社区也为黄仲媛送去“百万助老济困益寿工程”福利:住院4264元的总费用,医保报销之外,社区还为她提供了一定额度的报销,最终结算,12天治疗她只花费了347元。
“她85岁了还这么拼命照顾我,我儿子来了都说,看到郭娭毑在就放心了。”回忆起那段时间,黄仲媛感慨,老了能遇到这样一个邻居真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出院后,两人又恢复了往常的日子。黄仲媛在厨房里张罗饭菜,洗净的青菜晾在篮子里,灶头炖着肉,汤在炉子上滚沸,排气扇在轰鸣……看着这个场景,郭佩如仿佛回到了黄仲媛第一次去她家送饭的午后,黄仲媛捧着一碗紫菜蛋汤和丝瓜来到她家,用勺子一点一点为她盛在碗里。黄仲媛用自己的善良拯救了陷入困境的郭佩如,那一天她们的生命中出现了彼此,成为彼此的依靠,漫长的老年生活也不再孤独。
关键词: 望月湖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