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11月9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辉霞)逛农贸市场正在成为一件时髦的事,你知道吗?点开小红书、抖音、大众点评,各种“种草”长沙农贸市场的帖子,记录了长沙最接地气的市场百态和特色美食,“挑自己喜欢的菜,过原汁原味的人生”“把平凡的日子过得有鱼有肉、有滋有味”等菜市场文学更是激起众多网友分享、围观的乐趣。记者9日从长沙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长沙市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6年里,通过基础硬件的提质、集市食安治理水平的提高以及窗口服务文明程度的提升,让农贸市场实现“三级跳”,让消费者将“菜篮子”提得放心又舒心。
【资料图】
从“脏乱臭”到“精小美”
提质改造强硬件
长沙近日成功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若要问市民在哪些方面对长沙食品安全提升感受度强烈,农贸市场当属其一。
长沙城区有200多个农贸市场,是市民身边的“菜篮子”。这个“菜篮子”拎起来有什么变化?家住德政园小区的李婷深有感受。
德政园农贸市场位于小区里面,有二三十年历史了。“那完全是变了一个样。”李婷指着市场的大门说,以前这里摆放的摊担、乱停的车辆把门口挤得水泄不通。现在,市场大门前划出了规整的停车位,流动摊贩也不见了。市场里面的变化更大,过去是光线阴暗、水流满地、气味难闻,现在全部翻新改造了一番,装上了电风扇,安上了显示屏随时通报食品安全快检结果,合理地进行了分区,为禽类、水产等易产生异味和垃圾的品类提供定制的销售区,“市场不大,但布置精致、管理到位,街坊邻居在市场里碰面的机会都多了。”
2018年,长沙市启动“一圈两场三道”建设两年行动计划,制定《长沙市便民生鲜农产品供应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从环境到服务,从布局到管理,提出了明确的任务目标和改造计划,以构建居民生活消费“15分钟生活圈”。截至目前,全市已新建、改造生鲜市场124家、便民生鲜社区门店102家。
从“常规”到“智慧”
产销对接优监管
场地硬件的提质,为服务管理的提升和食品安全监管的提效,打下了良好基础。
凌晨是马王堆海鲜市场一天最热闹的时候,各地运送海鲜的货车在这里集散。市场方管理人员在车流中查看随货同行的产出地抽检报告,随机抽样进行药残快检,并将出产信息与入市信息双报备情况和抽检结果通过系统进行上传。在管理人员看来,这样的方式对于问题产品的发现更主动、处置更及时,一旦发现有问题产品,能有效控制传播链。
“长沙有黄兴海吉星、红星蔬菜批发市场、水渡河市场等多个覆盖全省、辐射周边的大型农批市场,以及大大小小的农贸市场和社区生鲜店。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影响面非常广。”长沙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守好市场这一农产品流通中间环节的食品安全关,长沙市紧盯食用农产品“两端一中间”,探索建立“四双”风险产品产销对接模式,推动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有效衔接,破解食用农产品监管链断裂等问题。
通过强化农产品产销对接,运用“互联网+”,大力发展“菜篮子”产品和食用农产品基地直供、集中配送、连锁销售等现代经营模式,长沙有效降低了入市农产品的风险率。目前,全市已对接市内外种植养殖基地255个,建成农产品直销网点1000多个、社区直销店300多家、集配中心10家。
与此同时,长沙加强对农贸市场常态化的管理,以巩固监管的成效。雨花区就创新成立“雨花区人民满意农贸市场”管理评审委员会,开展全方位、多角度测评,着力推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表彰先进鞭策后进,该区每年拿出专项资金,按月给予管理规范测评结果突出的市场一定的经费奖励,2019年度即发放奖金51万余元。
从“集市”变“窗口”
文明创建增内涵
农贸市场不仅是市民的“菜篮子”,更是市井生活的缩影,映射出一座城市的文明形象。
长沙老市民公认的最韵味卤味在荷花池农贸市场的金湘权卤味店。摊位的三个窗口前,市民有序排着队,等着选购,看到有进出的消费者,人群会主动让行。
长沙味道最足、品类最齐的食材在哪里买?碧湘街菜市场的湘军剁辣椒店前,老板会跟每一位顾客说“谢谢支持”,并提醒收藏食用要注意的问题。罗记肉丸店的老板热情招呼着顾客试味,问“是不是有小时候的味道”。消费者王淮最爱逛这个市场,买长沙特色美食寄给北京的亲人。
古汉城农贸市场活脱脱一“翻版潮汕市场”,潮汕一带的手打牛肉丸、烧腊、萝卜糕在这里统统齐活,红葱头、南姜这类岭南特有的配料都能找到。“我的客人好多是福建人和广东人,我尽量提供一些原汁原味的当地食材,以满足他们对家乡味道的思念。”在市场里开设海鲜档的老板说。
而这些涵养城市文明的细微之处,将来会展现在更多农贸市场里。长沙市今年将农贸市场的建设管理与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结合起来,出台规范化管理办法,从基础设施、市场及周边公共文明秩序、食品安全、消费维权等七个方面,统一规定、细化标准,通过建管并重,提升农贸市场的“颜值”和“气质”,致力成为充满文明味的“人间烟火地”。
关键词: 农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