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会议现场。新民晚报记者 袁玮摄
“房间里最好能有镜子,方便拍照。”“还要再装根横杆,跳舞要派用场的。”……这不是家里要装修在跟工程队商量方案,对话发生在日前举行的徐汇区湖南街道武康片区的协调会上。听说“藏”在居民区、弄堂角落的居委会要“走”到沿街面了,而且还会变身成一个“全能”的“微片区”,居民便来“头脑风暴”,恨不能把所有的功能都“装”进来。武康片区的片区长曹炜珏笑说:“放心放心,尽管沿街居委会都很‘迷你’,不过除了设置两个居委干部的工位,别的都‘让’给你们居民啦,读书、聊天、喝咖啡……碰到重阳节老人需要在里面摆一桌也是没问题的,桌椅全部可以‘秒’归置、腾挪出空间来的!”
(相关资料图)
这样的“片区协调会”近来在湖南社区一场接着一场,高效快速地回应了居民的呼声。
片区,不仅仅是从居委的“点”放大到片区的“面”的物理界面突破。地处衡复风貌区的湖南街道,结合徐汇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提升、居民家门口“生活盒子”的打造,以“地理空间相邻、块区面积均衡、居委数量合理、居民人口相近、区域特点相似”为标准,将辖区划分为武康、淮中、东湖、汾阳4个片区,每个片区包括4个居委会,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担任片区长。运用区域化党建的平台和资源,街道启动深耕“街区治理力工程”,探索片区赋能街区治理的新路。比如,对武康片区的定位就是,聚焦武康路历史文化名街,通过百姓事百姓议,梳理出问题清单、需求清单和服务清单,出台以自治、德治、法治融合发展的“软法”治理指引,为风貌区开放型街区治理提供“湖南样本”。
片区协调会就是“百姓事百姓议”的平台。
与通常居民议事平台不同的是,参加的不仅有街道副主任、机关干部,还有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条里、块里的都齐活了。用居民的话说就是:“这个会派用场。”参会人多、层面高,要解决的问题大家可以直接提,不用“层层上传”了。在兼任片区长的湖南街道副主任曹炜珏看来:“片区化一改以往点位制管理模式,做到了管理的‘扁平化’、影响的‘辐射化’。”科学调配、共建共治、及时响应、快速处置,她一口气说了片区协调会的4大好处。
要让“挪”到街面的居委会成为居民办事更方便的“看得见的居委会”,在专业设计团队精心打磨的亮眼图纸上还要增加哪些更接地气的细节?协调会上,武康居民说想在这里办理日常的社区事务,要有“我随时在你身边”的亲密感;有华康居民对社区卫生站点提了建议,最好拉根医保专线,方便居民配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回复说,已经向市医保局提出申请,11月可以完成工程;还有居民觉得老年食堂早餐的开放时间太短、早点品种不够多,为街道老服务中心负责人答应疫情后会协调……近2个小时悄然而逝,走出会场的居民脸上不禁露出了笑意,问题大多数有了着落,一时没法解决的也有人“接盘”安排督促了。
事实上,湖南街道的片区协调会已是升级的2.0版。一个多月前,就网红地标武康大楼生发出的大讨论已经举办了5场,居民、商户、网红博主、街道、区相关部门、专家等齐聚武康路的弄堂、小院,共同“把脉”如何打造风貌区里的美好社区,怎样把网红大楼的“顶级流量”转化为“社区能量”……讨论的人在增加,想要完善的民生细节也在叠加,湖南街道党工委书记杨海英说:“我们因势利导,利用片区协调会的平台,唤醒更多居民的自治意识,织密基层网格体系,就是让街区治理力释放出超乎想象的能量。”
新民晚报记者 袁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