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车轮在砥砺中前行,幸福的画卷在奋斗里绘就。十年来,醴陵不断谱写一篇又一篇人民生活幸福、社会充满活力的大美华章。系列报道《醴陵这十年》今天关注醴陵乡村振兴。
一片茶叶,撑起一个村庄
(资料图片)
均楚镇周坊村有一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这里的平坦水泥路现在已经直通到村民们的家门口。一大早,已脱贫户殷建冬带上工具来到附近的金妙山茶场。这几年,他亲眼见证了全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原来住的房子是土坯房,很老很破旧。”殷建冬告诉记者。告别山沟沟,走上致富路,大家多年来的心愿现在终于实现。2017年,殷建东等18户村民搬下了山,住上了楼,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成为了大伙儿的新家。在此过程中,周坊村还立足实际,打造亮点,建起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茶叶产业园。通过多元化发展,全村人均纯收入得到大幅提升,群众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殷建冬欣喜地介绍,现在他一个月能赚2000多元钱,还会利用农闲时间养蜜蜂,增加家庭收入,现在的生活感觉很幸福。
记者了解到:2020年,醴陵全市11057户、36519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7个原省级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我市扶贫工作4次获评全省先进,原醴陵市扶贫办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2044元,提高到了2021年的12119元。
玻璃椒“种”出火红日子
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造就了久负盛名的“醴陵玻璃椒”。2016年,明月镇政府鼓励“能人”发展醴陵玻璃椒现代种植。从此,玻璃椒成为了贫困村走向致富之路的“钥匙”。
岩泉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辣椒种植大棚里,椒农们正在紧张忙碌着。作为云岩社区的致富带头人,企业董事长彭志霞从开始的一知半解、缺乏种植经验,已经成长为玻璃椒种植行家。她所在的企业,现在也已经成长为集玻璃椒种植、收购、储备、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了全村稳步发展。
“十年前,我们的社区设施破旧,特色产业很少,出行道路泥泞不堪。如今,通过醴陵玻璃椒特色产业发展,群众的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彭志霞告诉记者。
现在,云岩社区辣椒种植面积已经达到千多亩。在这里,火红的辣椒打造出火红的产业,缔造出火红的日子。2017年,社区脱贫摘帽;2021年,村级集体收入突破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达到5万多元。
云岩社区党委副书记杨皓介绍:今年,他们大力实施特色农业产业规划布局,制订了醴陵玻璃椒栽培技术规程,力争到2025年打造出2000亩以上的玻璃椒标准化种植示范片区,以产业兴旺加速乡村振兴,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十年间,醴陵辖区内的沩山镇、枫林镇和官庄镇依托旅游特色,石亭镇、板杉镇抓住规模化种植,东富镇、沈潭镇、左权镇则依靠红色文化引领发展,全市不断开创乡村振兴的新局面。
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赖洪璋告诉记者,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以来,我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确保应纳尽纳。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抓好产业帮扶、促进稳岗就业,确保脱贫户、监测户稳定增收等措施,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
文 字/ 邹瑶瑶
图 片/王力鑫
编 辑/ 黄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