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郡湘潭高新实验学校以“打造生态幸福课堂”为抓手落实“双减”。图为学生在制作微景观。(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欧阳天 摄)
(相关资料图)
湘潭教育系统交出“双减”首年成绩单——
学生和家长负担有效减轻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宋锴 实习生 乔梦霞
“一年来,我发现教育有了可喜的变化:孩子的作业量明显减少,大多数时候放学回家不需要再做书面作业;课后服务与家长上下班时间‘无缝对接’,让我能够从容接送孩子。现在,孩子比以前学得更轻松了,家长也更有盼头了。这样的变化,真好!”这是“双减”政策落地一周年后,岳塘区滴水湖学校一位家长有感而发,也是湘潭市义务教育阶段“双减”之后的一个缩影。
去年7月,“双减”政策落地以来,湘潭市积极贯彻落实,在作业管理、课后服务、教育评价、校外培训整治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实践,亮点频出,交出了一份具有“湘潭特色”的“双减”一周年答卷。
作业设计“少而精”
“作业不只是单一的文本,更应该是充满色彩、多项内容叠加的综合体,教育提质增效的主抓手。”在谈起如何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时,雨湖区韶西逸夫小学校长何红英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合理把控作业的“量”,少而精;努力提升作业的“质”,精而准。
为管控作业量,保障当天作业总量完成时间不超时,韶西逸夫小学各个学科教师将当天的作业交由班主任做好最终协调后,发布至学校的每日作业公示栏,实现控量有交流、有监督、有调度。同时,该校将作业与学科拓展融合,运用阅读、游戏、实践、调查、实验等方式,以个性化的“学”来拓展运用知识,减少机械、重复、无效作业,让课外作业成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有益补充。
“双减”背景之下,各校的作业更灵活有趣,也更丰富。岳塘区育才学校教育集团采用基础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们像在超市购物一样,自主选择和搭配作业。湘乡市东方红学校创新作业种类,设计并实施了基础型、交互型、创意型、体验型四大种类作业,既打牢了知识的“底子”,又拓宽了成长的“路子”。
据介绍,“双减”落地一年,湘潭市各级教育部门已将作业管理纳入教学常规管理大检查必检内容,成为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实绩考核评价重要内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已建立作业公示制度,作业时间控制全面达标,学生作业负担有效减轻。
课后服务“全覆盖”
曾经,学生放学后的“三点半难题”困扰很多家庭,许多家长只好把孩子送进托管机构或培训机构。开展课后服务,是推动“双减”政策走深走实的重要一环。
去年年底,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对中小学课后服务对象、原则、时间、内容、组织方式、实施流程、经费管理、安全管理、组织保障等作了要求。
顶层设计下,各相关部门、学校勠力前行。
“2+N”,是市和平小学的课后服务课程模式。“2”指学业辅导和体育活动两项基本服务,其中,学业辅导由学科老师为学生作业答疑解惑,加强对作业与练习的及时反馈、订正、面批;“N”即学校结合优势特色、学生需求,提供丰富的各具特色的课外阅读、艺术活动、科技创新、劳动实践、综合实践、心理健康、影视欣赏、社会实践等服务内容,推出菜单式课后服务方式,让学校课后服务更具吸引力。
“双减”落地一年来,全市各校分年级、分层次定制个性化服务方案,学生参与率97.16%,教师参与率97%,实现了全市472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此外,湘潭市对83所乡村学校少年宫进行课后服务奖补120万元,减免6357名困难学生课后服务费,家庭校外培训经济负担有效减轻。
教育评价“大变身”
在作业改革的同时,湘潭市积极规范学校考试管理,打破唯分数论的不良倾向,通过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维度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如小学低年级采用游戏闯关形式对语文、数学学科进行测评;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生期末检测一律以等级评价形式呈现,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
“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历代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给低年级学生们提供了挖掘整理、继承发展、创新改编的素材。”岳塘区湘钢二校副校长唐伟源告诉我们,秋季学期,学校设计了“十二生肖拜大年”活动,设立“数一数二”“牛刀小试”“卧虎藏龙”等十二道关卡,帮助孩子们在学成语、识天下中丰富语言知识,走近中国传统文化。
岳塘区湖湘学校则构建了“礼仪与修身、生命与健康、语言与人文、数学与科学、艺术与审美”的“五维”学业评价体系。同时,根据学生“品德发展水平、身心健康发展水平、语言发展水平、数理思维和创新能力发展水平、艺术审美发展水平”五个维度20余项指标,依托“达标争优”的评价方式构建出学生“五维”学业评价框架,从而让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清、有抓手、可操作、效果佳。
与以往不同,测评的考官更加特别。上个学期,岳塘区火炬学校教育集团邀请低年级学生家长担任期末测评考官,全程参与语、数、思政、科学、音、体、美等学科的学业评价,纤毫毕现地把学校教育状态呈现在家长面前。这种家校“融”评价活动,让家长们明晓学业质量不只是学生和老师的事,而是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进而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同时也深刻认识到盲目校外“补课”并不科学。
校外培训“拼素质”
上学期,家住岳塘区建设路口的王女士取消了五年级女儿的3个校外培训班,目前只保留了舞蹈班。
“以前看别家孩子上补习班,我也着急,跟风让孩子加入补习大军。一到周末,我们就穿梭于各种补习班之间。”王女士说,“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多了课外时间,少了课外补习,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我们走访发现,昔日门庭若市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已难见踪影。相反,舞蹈、美术等以培养中小学生美育运动和实践能力的课程,受到了家长的欢迎。
“现在,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大幅减少,学生校外培训负担明显减轻。”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双减”政策落地后,湘潭市出台配套措施,围绕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营转非”、培训收费、隐形变异培训、培训材料审核和人员管理、监管信息化、风险防范等方面进行全面排查整改,取得积极成效。截至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由2021年初的274家压减至51家,并全部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此外,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在全省率先制定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政府指导价,协调各大银行将培训机构的收费统一纳入银行监管,指导培训机构落实国家平台100%全流程监管。全国监管平台上,湘潭市多项“双减”数据位居全省前列。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双减”政策实施一年来,湘潭市基本实现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校外培训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的目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升。接下来,各级教育部门将进一步走深落细“双减”政策,推进课程、教学、考试评价各个环节系列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关键词: 校外培训